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砥砺奋进创佳绩 齐心合力谱新篇-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砥砺奋进创佳绩 齐心合力谱新篇

来源:未知     点击数:1409     日期:2021-01-15 10:16:17
​“十三五”期间,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狠抓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社区矫正管理、行政执法监督、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等各项职能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我市连续获评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单位、法治示范县(市、区)、“七五”普法中

​“十三五”期间,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狠抓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社区矫正管理、行政执法监督、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等各项职能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我市连续获评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单位、法治示范县(市、区)、“七五”普法中期考核先进县(市、区)等荣誉称号,全市社会公众法治满意度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全面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法治建设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司法行政职能不断强化,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司法行政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就。机构改革增添新活力。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市办公室职能,统筹推进法治东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司法行政与政府法治职能整合。公证改革有效焕发公证机构干事创业活力,自主研发的线上线下赋强公证带动全年办证总量突破3万件,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17个镇区司法所完成管理体制改革,4名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司法所长或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机制改革注入新动力。不断健全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参与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进一步保障和规范看守所律师会见工作,推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保障值班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强化对司法鉴定机构监管,完善出庭作证程序和保障机制,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放管服”改革顺应时代新呼唤。大力推进证明事项清理和信用体系建设,创新“法企同行”活动形式和载体,加大企业法治服务产品研发力度,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组织公证、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企业“法律体检”,5年走访企业近4000人次。

大力开展强基工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趋完备。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筑牢前沿司法行政阵地,及时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强化三大中心“龙头式”服务地标。推动市、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拓宽法律服务渠道,前移法律服务窗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为便民、惠民的新阵地。建立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实现指挥调度、信息传输、巡查督查、实时监控、应急处置等职能的整合。推动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推陈出新,常态化组织开展观摩、竞赛、讲座活动,使其成为全市党员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学生、市民学法主阵地。打造基层司法所“一站式”服务品牌。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建成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业务为基础的“3+x”模式司法所,与法庭、派出所联动对接的“一庭两所”获评盐城第二届“十佳法治惠民实事项目”。沿S352、G204两条市内主干道重点打造沿线品牌司法所,支持东台镇、五烈镇、三仓镇、弶港镇、头灶镇完成司法所改造。夯实司法站“延伸式”服务基础。加强与妇联等职能部门协同协力,在各村居联合成立家事调解室,及时将家庭矛盾化解在一线。在市人民法院建立法律援助站,派驻值班律师,依法维护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诉讼权利。

不断加大法治惠民力度,群众法治获得感明显增强。瞄准行政执法规范,坚持“有错必纠”。积极构建备案审查、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应诉三位一体“大监督”工作格局,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审,开展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野生动物保护等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积极实施法律服务“走出去”战略,组织专门法律服务小组主动服务700亿元苏沪合作康养项目协议合同的咨询审查,为项目落地提供贴身式法律服务。发挥行政复议应诉监督作用,强化对不当行政行为和违法行政行为的督办、纠错,持续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综合运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调解、行政仲裁等手段化解争议,行政机关公信力不断增强。围绕群众法治需求,坚持“有求必应”。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推出“摆渡人”系列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项目,近8000人依法得到法律援助,一批高质量援助案件获得社会高度关注,《农民打工致残陷困境  法律援助历时一年终获赔偿》被江苏新闻广播播出,承办案件连续获评全省“十佳”,案件质量评估持续名列盐城第一。聚焦优化供给水平,坚持“有问必答”。全面实施“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拓展法润民生活动载体,42名律师、72名法律工作者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定期到村到组开展法治宣讲、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全天候答好群众身边事法治卷。

积极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法治社会建设亮点频现。坚持高位统筹,夯实普法基础。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6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年10月,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作出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认真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全面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组长,定期听取法治建设汇报,牵头谋划全市法治建设。聚力创新推动,提升普法质效。紧扣“323”普法责任体系建设要求,突出“大美东台·无法不美”主题,构建“6+1”模式,将法治宣传教育高度融入党建工作、文明创建、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信仰培育全过程,不断提升普法工作质效。出台“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履职报告评议办法,定制常态普法责任清单,特殊时点节点、重要阶段普法责任清单,普法任务完成情况反馈清单等“三联清单”,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实,形成群马拉车普法新机制。聚焦法治惠民,释放普法温度。市本级建成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宪法馆;镇区、部门建成安丰“法治苑”、头灶 “德法园”、富安法治文化广场、新街生态法治园、法院法治长廊、检察院廉政教育基地等近20个法治文化阵地;各村居普遍建成以德法为主要内容的阵地,安丰镇“乡约”治理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法治文化特色小镇”,被命名5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大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乡村善治实践探索在第二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论坛作经验交流发言,203个村(社区)创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持续推进刑罚执行工作,全力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定纷止争护根基。突出保稳定、抓关键,开展以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劳动争议等为重点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调处各类重点纠纷5000余件。聚焦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充分发挥公证防范风险职能,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立服务窗口,主动提供法律服务,努力压降工程建设法律风险。放大市矛盾调处服务中心“六诊六式”“五进六出”品牌效应,成功化解一批跨越两代人、历时20年、涉案标的高等重大人损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强化管控促回归。构建全天候、一体化、战时型维稳工作组织体系,在重大时间节点,扎实开展特殊人群管控工作,确保了重点服刑人员稳定可控。严格执行社区矫正法律法规,采用电子定位、电子腕带等信息化手段和装备,强化对被判处在社区服刑改造的矫正对象实时监控。认真落实安置帮教政策规定,对五年内刑满释放的近5000名对象,实施分类帮教,实现了重大事故零发生。刑罚执行重创新。深化衔接帮扶延伸、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安置帮教和后续照管平台,加快推动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建立三个损害修复基地,构建“修复+环保+绿色”的矫治模式,打造具有东台特色的损害修复品牌,常态化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与开展“森林增绿·光彩植树”“清洁滩涂·文明行动”“海洋放流·志愿服务”“守护候鸟·公益宣传”等“四项行动”,受到系统同行的广泛好评,得到省司法厅领导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