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鹏城结硕果 携手共进谱新篇
深耕鹏城结硕果 携手共进谱新篇
——东台(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投资说明会侧记
四月鹏城,万木葱郁,花团锦簇,一派勃勃生机。时隔半年,我市再次在深圳举办经济社会发展投资说明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走进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资本最集聚、创新最活跃的现代都市深圳,畅叙友情、共商发展。会上共签约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超132亿元。
此次投资说明会邀请了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常委、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迎彤,我市杰出乡友、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康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曹士平等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龙头企业以及与东台新特产业相关的行业协会、行业领军人才等客商嘉宾近300人参加活动。他们对东台优美的旅游资源、优越的人才环境、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留下深刻印象,纷纷表示将更多地走进东台、融入东台,寻求合作、共赢发展。
“我被东台的真诚感染了,激发了我们进一步了解东台、走进东台的浓厚兴趣。”孙迎彤在投资说明会上向与会嘉宾和客商介绍说。国民技术是中国信息安全IC设计领域领军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东台在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重抓先进制造业,推动转型升级的同时,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品质兴城、实干惠民的发展新路,经济蓬勃发展、商机无限,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有魄力、有定力、有承诺、有干劲,有利于推动投资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愿意发挥企业优势,担任东台的义务宣传员,推介更多企业走进东台、投资东台。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全员全域全年”招商,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高端攀升,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超过30%,装备制造、新材料和大健康产业年均增长超过15%。致力打造“环境最优、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创业环境,不仅拥有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而且拥有优良的创业创新“生态圈”,设立3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出台“制造业28条”“科创18条”“上市9条”等一揽子优惠政策,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一揽子含金量极高的激励政策打动了一批“金牌合伙人”。
“东台物华天宝、宜居宜业,是我们投资兴业的最佳之地。”深圳镓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柴佳欣发言时表示,镓芯半导体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为一体的高端半导体材料专业化公司。东台始终坚定不移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并不断努力向高端方向延伸,产业集聚度越来越高。专门为产业发展设立了投资基金、量身定制了优惠政策、广泛集聚了创新资源要素,坚信镓芯半导体在这里一定能够获得最好的发展。
“经多方综合考察研究,我们选择了东台。”江鸿电子精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伟介绍说,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元件、散热模组、电子类快消品、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企业坚持超前谋划,计划在东台投资10亿元新上5G通讯高端散热模组项目,新建厂房及配套设施16万平方米,全部竣工投产后可年产各类散热模组产品1亿件。“目前项目已确定选址,进入建设方案、规划设计阶段。”赵伟坚信,只要双方真诚合作、重诺守信,就一定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深圳又称“鹏城”,是一座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大都市。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深圳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阵地,主动拥抱深圳、学习深圳、对接深圳,各镇区、各招商局分赴珠三角,深入开展“全员全域全年”招商活动,致力承接深圳优质资源。先后招引了领胜、沃特为代表的76家高新企业进驻东台。
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此次说明会上我市签约项目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这是我市推进“全员全域全年”招商活动的又一丰硕果实,更是东台深化与深圳交流合作的又一精彩演绎。
“十四五期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可期。”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思思表示,该协会会员中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100多家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在技术和产业链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他们将发挥协会优势,深化与东台交流合作,组织更多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企业家走进东台,进一步了解东台的产业优势、产业规划、营商环境以及区位优势等,在帮助深圳企业做好发展布局的同时,推动长三角和珠三角战略新兴产业合理优化布局,促进两地联动发展,实现共赢发展。
海阔天空“森”呼吸、天仙佳话扬美名、古风雅韵传千年、田园风光惹人醉、红色旋律唱风华……说明会上,我市湿地、平原、水网风情各异,宛如一幅幅精美画卷令人一见倾心。
“东台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最新落户的700亿元的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项目引入了上海高端医疗,对促进东台健康医疗行业发展非常关键,前景非常好。”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表示,公司在深圳湾拥有以健康为核心的综合体,致力于利用生命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引擎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他愿意在深圳项目成功后,及时把这里的经验复制到家乡去,共同探索未来健康生活新模式,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戴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