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老区手牵手 振兴蚕桑致富路



“桑园通过摘芯,桑树的片叶、成熟度才能一致,摘芯的要领是……”
近日,在富安镇西场村的一垄桑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田头教学活动有声有色地进行。授课老师是该村养蚕大户崔成根,12名学员来自安徽金寨县,课程内容是桑叶摘芯。
老师态度诚恳、知无不言,学员学得用心、听得入神。大家很快掌握了桑叶摘芯的技术要领,并兴致盎然地动手实操。
来自金寨县汤家汇镇的学员黄应清说,这次富安之行令他特别难忘。印象最深的是这边养蚕十分规范,从桑园管理、小蚕共育到蚕室、蚕具消毒都有一整套技术规范。富安不愧为中国“茧都”,全镇桑园就是一个大教室,时时处处都有学问。
地处大别山区的金寨县是革命老区、有名的“将军县”,蚕桑是当地的传统产业,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近年来滑坡严重。去年,该县主要领导慕名上门向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富安茧丝绸公司求援,在富安公司热情周到的安排下,金寨县选送的42名蚕桑学员来到了富安。这批学员三人一组,被安排吃住到10多个养蚕大户、技术能手家中,接受手把手帮扶、面对面指导,从养蚕农场规模化经营到蚕业合作社公司化组织,先进的蚕桑生产技术、规范的全流程管理、高效协同的产业化组织令学员们大开眼界。
专程赶来参加培训结业仪式的金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其国恳切地说:“我们坚信有富安的鼎力帮助,有金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富安的今天就是金寨的明天。”
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克松表示,将以此次技术培训成功举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苏皖两地合作,不断加大对金寨的技术帮扶和产业协作,用三年时间,帮助金寨发展桑园五万亩,用五年的时间,要达到富安现有的规模,将致富桑梓的“富安模式”移植复制到大别山地区,在异地开花结果,推动老区乡村振兴,向建党100周年献礼。(陆军 潘恒悦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