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品牌创优势 联农带农增效益
六月正是小麦收获的时候,五烈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粮食加工仓储区域内机声隆隆,来来去去的卡车一片忙碌,满目金黄尽收眼底。
6月2日,五烈镇东里村村民徐世华拖着一车小麦来到产业园,过磅称重后,将卡车开到烘干线入口处将满车小麦倒下,一颗颗饱满的麦粒沿着长长的垂直通道,被吸入高高架起的烘干线。“1600公斤,一共是3840元,您再点点。”卸货就拿钱,还比别处每斤多拿五分钱,徐世华满脸笑容。在结算处,徐世华留意到桌上摆着的样品,不禁向产业园负责人蒋维银发问:“你们种的麦子比我家的颜色黄色泽亮。是怎么种的?”蒋维银自豪地介绍,得益于健身栽培和绿色防控等种植管护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产业园小麦品质远远优于市面上多数小麦,在前期赤霉病流行和收割前遭遇大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优质优产。
严格的农事作业安排系保障作物品质的方法之一。在京东农场操作平台上,记者看到一位产业园工作人员选择了上岗河西的地块,下面需填上农事类型、肥料种类、使用数量、工人数量等一系列信息。彼时,工人在上岗河西地块操作,京东平台就可以通过卫星实时查看作业情况。走进产业园加工中心,包装线、整形机等成套设备整齐有序运作。蒋维银说,精深加工提升了产品品质,也丰富了产品种类。他们开发出的胚芽米、高端糙米等新品广受消费者欢迎,在京东、苏宁易购小店等平台线上线下销售火爆。
规模化、集约化与标准化、品牌化联袂互动,五烈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品牌优势日益凸显。加工技术高,销售路子好,产业园成了辐射周边乃至全市农民的服务站。据了解,产业园共有40条烘干线,每天可加工小麦1200吨,集清理、烘干、储存、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麦子运到这,收购高于市场价,在机器中走上一遭就烘干完成,我们省力又省心。”一位农户说道。
去年,产业园开始实施订单农业,鼓励村组参与监管,并按亩给予服务费,对农户实行加价收购,利润二次分配,真正让村集体、农户都能分享红利,带动强村富民。(张一峰 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