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模样
每个国家或每个城市,都有心之向往的人文栖居场所。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曾说:我时常幻想,天堂的模样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春日一个闲适的午后,我穿过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德润广场繁华大道,走过高耸林立的商业新村楼群,转角于何垛桥下,循着海盐古韵的味道,进入尚在建设中的何垛河风光带。漫步于滨河绿道,走进一处开阔的绿色地带,曲栏浮粼,水秀台翠,水景喷泉……憧憬中的“一带、七里、八景”的“七里漾”已初显秀丽容颜。
“七里漾”,水波荡漾、白鹭啼鸣,盐河如练、水袖绕城,诉说着何垛河千年远古的沧桑与文明。“七里漾书店”,因着打造中的何垛河七里漾特色休闲街区而得名。她依河而建,静静地耸立于日新月异、俏丽多变的何垛河北岸。她辉如宝石、净似水晶,如诗的意境之美与如画的园林景观,标志着这里正发生着精彩蝶变。
她虽隐于繁华的城市之中,但分外惹眼。行走于此,一座设计独特,品质高端,大量运用玻璃和钢质框架外挑结构,内外景观互相渗透,大胆奔放的阁楼式建筑风格的书店赫然出现在眼前。而当我推开重重的钢质框架的店门,走进这家书店,置身于书店的穹顶之下,阳光透过落地窗洒满整个空间,直透心灵,我深信,这就是博尔赫斯心中天堂的模样。
我静静地在书林中徜徉,放慢脚步,凝神注目,在宽大的书架前流连,仿佛打开记忆之门,穿越千年,来到被书环绕的魔法世界,让我瞬间从喧嚣的城市中宁静下来,找到一方可以静心之处。我拿起一本《冰心散文集》坐在台阶上,光线映透纸背在清丽典雅、隽永精致的字里行间游走,犹如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那一刻,书香也如水如风一样,如水写意,如风清淡,沁人心脾。我又翻开一本被誉为“最暖心作家”的书——曾是我的中学老师丁立梅的《有美一朵,向晚生香》,听花在笔下盛开的声音,希望自己在某一天,也能用音乐煮文字,将喜怒哀乐,人情冷暖,转换成唯美与醉人的文字,感动自己,温暖他人……
繁华精彩的都市,纸醉金迷的生活……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进门“葛优躺”按按遥控器的生活,习惯了浏览网页饕餮文化快餐的效率。然而,“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七里漾书店”却是一处心灵栖息之地。这里,阶坐、靠枕、暖灯、书案,每一处细节都融入了独特而精致的元素。这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们都是不露声色,静悄悄的,在书店遇见,不多看你一眼也不少看你一眼,随性而至,细细看、慢慢寻,一步一步丈量这书山、学海的美景。这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或与书相伴,享受安宁,任凭时光轻轻地流过;或孜孜以求,汲取知识,自由地徜徉在精神世界的海洋。就是这里,寂静变成了一种享受,孤独也变成了一种美丽,生活不再单调,生命不再枯竭,精神不再空虚,心灵不再荒芜。
书店的转角,便是“东台工业文化展览馆”。这里展示的老厂房里的机器设备,将机械文明与艺术文明融合创造,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也仿佛带我穿越到何垛河畔那个商运繁盛的时代。机器、水泥、管道,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意味着紧张和压抑,不再是单调与冷漠,而是踏破铁鞋苦苦相寻的个性和炫酷。它与“七里漾书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又毫不违和,益彰相得,让厚重的历史积淀和蓬勃的现代活力相互交融,处处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掠过尘封的记忆,便是遇见“陌上阡咖啡厅”,让我瞬间又从历史中穿越回到现实。玻璃屋式结构,极简现代设计,搭配红墙涂鸦,令人眼前一亮。特别是那精巧唯美的拉花,透露出咖啡师的温柔巧思,心情也瞬间从历史的凝重中变得娱悦起来。
避开城市的喧嚣,摆脱手机的桎梏,依然是“单身狗”的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在层层叠叠的书架旁或温馨浪漫的咖啡屋吧台边,遇到了心仪的人,一个皎若秋月、秀外慧中的女孩。我们只要飘过一个眼神,这眼神只在确认一句话:“噢,你也来这里?!”一切,都不必多说,心已经无声,无限地靠近。
书香弥漫,咖啡浓香;静谧多姿,楚楚动人。“七里漾书店”具有天堂的模样。(谢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