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绘就绿色幸福底色
全力绘就
绿色幸福底色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坚持隐患排查与问题整改相结合,全面整治系统推进,积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8月,我市8个国省考断面均值全部达Ⅲ类。截至9月25日,全市PM2.5均值29.69微克/立方米(去年同期32.77),优良率82.46%。泰东河南苑水厂取水口断面水质继续保持优良状态,水质达标率100%;市区7个功能区噪声测点,达标率100%。
坚持系统推进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压实工作责任。3月8日,我市召开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工作会议,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镇区负责人观看“十三五”环境质量通报专题片,提出“十四五”工作要求,明确各部门、各镇区2021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加强宣传引导。先后在电视台正面宣传和曝光突出环境问题19期,撰写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用稿56篇,录制省、盐城市下达的攻坚治污故事专题片1部,“永远在路上”建党100周年抖音6部,被省污防指办播用2部。
强化平台运行。上半年,我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共接入各类环境问题线索1875条,已办结1706条,办结率为91%。
加强综合整治
碧水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全流域全要素全治理”思路,针对7条河、8个国省考断面,制定80项整治任务,目前已完成46项?,其余正在有序推进。投入1650万元,在国省考断面上游,新建2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精准掌握断面水质指标情况,及时下达预警信息,倒逼镇区提升水体质量。研究出台《东台市汛期水质保障提升方案》,明确了汛前、汛中及常态化管理任务105项。
强化近岸海域生态保护。制定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计划和项目,全年预计削减化学需氧量401吨、总氮124吨、总磷11吨。督促沿海镇区场,常态化开展巡查,及时清理海洋垃圾。条子泥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以省专家评审得分第一被省生态环境厅推荐国家表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600万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投资1.65亿元的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7个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已陆续开工。总投资2.2亿元的梁垛河疏浚工程主体工程已完成,6月上旬已拆坝通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先导区完成75%工程量。
坚持从严管控
蓝天保卫战持续发力
精准工业治气。完善年度大气计划,明确大气污染防治项目530个。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清洁原料替代,明确17家重点企业替代任务和工作要求。在2个省控站点区域建设空气质量预警系统,每天发布预警信息,排查污染源头。新建16个镇区空气自动站,每天反馈各镇区空气质量情况,督促各镇区齐抓共管,形成治理合力。
实施综合治理。围绕空气监测站点周边建筑、拆迁工地扬尘问题,开展明查暗访,编辑曝光视频6期,交办突出问题122个。年销售汽油5000吨以上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安装。开展空气自动站周边环境专项治理,落实大货车、拖拉机等限行措施。
聚焦重点难点 净土防御战稳步推进
扎实开展调查工作。开展退出化工企业场地调查工作,组织开展4家退出化工企业地块污染状况场地调查和风险筛查。完成东台市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及污染源基础信息调查,启动地下水分区工作。
开展执法监管。对照危险废物管理规范要求,对全市年产危废100吨以上的39家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着力推进产废单位视频监控联网,目前全市10家产废1000吨以上单位和1家危废综合利用单位已完成视频监控联网。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建设已完成55%。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投资1600万元的14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已完成12条,开工建设2条。投资1500万元,在17个镇区实施村庄河塘整治325条,已全面完成。
保持高压态势 执法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开展环保督察问题回头看。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121件交办信访件、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3个具体问题、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我市8条共性问题、省环保督察组督察期间交办我市环境信访问题29件,均已销号。
开展专项行动。针对大气、水、固废等执法重点,已开展32项专项执法检查,对80家酱制品企业集中整治、整改31项涉危废问题,立案查处7家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2家机动车检测机构违法行为,拆除内河码头4家、规模化养殖场7家。
加大执法力度。1-7月份共出动执法人员4416人次,检查企业2077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62件,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98份,处罚金额952万元,运用环保法配套办法查封扣押1件,移送行政拘留1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件。
聚焦任务目标 坚决完成污染防治攻坚
深入推进“蓝天行动”。在市区范围内新建12座微型空气站点,提升区域监测溯源能力。加大执法力度,以铸造、涂装、橡胶、塑料、印刷、家具等VOCs排放行业为整治重点,推进重点企业安装VOCs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生态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实时掌控企业排放情况。继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深入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重点行业、企业炉窑深度治理,实现超低排放。严厉打击治理设施停用、偷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7个大气污染防治检查督查组继续开展常态化督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督促整改。增加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的重点企业,黄色、橙色、红色级别减排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40%、50%。坚决做到提前管控“削峰”,最大限度减少不利影响。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餐饮单位油烟治理现状并组织整治,通过建立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倒逼重点管控区内餐饮单位安装并规范使用油烟净化装置。
持续实施“碧水行动”。对照8个国省考断面80项和汛期水质保障105项整治任务清单,抓督查、抓推进,已建项目回头看,在建项目抓进度、抓质量,确保按期建设到位。充分发挥22个水质自动站的监测预警作用,要求各镇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辖区水质负责,特别是部分水质较上游明显下降的断面所在镇区,要组织溯源排查,摸清污染源头,开展精准治理。开展国省考断面至入海河口处的环境排查和治理,年内完成48个排污口整治任务。组织在东台河和梁垛河入海河口处监测近岸海域水质,每月监测一次,提升预警能力。夯实市、镇、村三级湾(滩)长工作责任,加强巡查监管和问题整改。
继续抓好“净土行动”。组织开展地下水调查工作,完成地下水采样检测工作和全市地下水调查及分区报告。以危险废物收集、贮运和处理处置为重点,严管废物处理处置活动,严厉打击随意倾倒、堆放危险废物的行为,有效控制土壤污染。联合市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回头看核查,杜绝已整治黑臭水体出现“返臭”现象,并督促相关镇区加快整治进度,确保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以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突出易发、频发、多发环境违法行为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执法检查,持续开展环境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工业固废危废等执法行动,以“网格化”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模式为依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查、处、移”一条线和快查快办快移的行政处罚模式,严管重罚,保持执法高压态势。进一步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强化源头治理,查找薄弱环节,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交办信访问题、重点环境信访问题、重点环境问题、涉化企业环境风险问题、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问题、“三线一单”管控情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等8个方面主要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回头看,全面排查,举一反三,迅速整改,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查准备工作。(顾敏 赵长海 李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