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精益求精守护“最强大脑”



近日,富安镇一位89岁的老人起床时突发脑卒中,意识不清、跌倒于地,被紧急送医时呼之不应,右侧肢体偏瘫。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神经内科联合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等多部门会诊,给予阿替普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同时予依达拉奉脑保护、乌拉地尔控制血压等处理,由于救治及时到位,效果立竿见影,老人意识转清,右侧肢体无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脑卒中,俗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据报道,在我国,脑卒中现已超过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疾病,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跃居致残和死亡首位。为有效提高卒中防治水平,切实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展卒中中心建设工作,旨在建立卒中早期筛查、院前急救、卒中绿色通道建设、院内多学科合作、卒中早期康复、卒中健康管理和构建专病数据库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卒中诊疗模式,全面提高我国卒中防治水平。
2017年年末,市人民医院正式成立卒中防治中心。该中心由神经内科牵头,汇聚神经外科、急诊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影像中心、检验中心、介入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力量,对急性脑卒中实行24小时联动待命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卒中中心成立后,疑似卒中患者被送达医院急诊后,卒中抢救团队迅速进入临战状态。一旦确诊为脑卒中患者,该院立即全面启动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多学科合作团队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集结,合力投入对患者的抢救。近年来,由于设备的引进和技能的提升,神经内科救治脑卒中患者的能力取得质的飞跃,溶栓救治人数从刚开始时的每年抢救10几个人,发展到如今每月20余人,抢救的时间由原来的120多分钟,缩短到如今的60分钟以内,达到国家标准。2018年11月成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的“卒中中心”授牌成员单位;2019 年3月成为“江苏省卒中急救地图”中心单位;2020年11月28日获首批“江苏省防治卒中中心”认证。今年5月,被正式授予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单位。
以卒中中心建设为代表,近年来,神经内科不断完善设备,提升技能,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市人民医院特色专科之一,以优质服务满足患者需求。2018年10月神经内科成为长三角医院协同发展神经内科联盟常务委员单位;2020年12月成功入选“中国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精准诊疗联盟”单位。
科室设两个病区,开放病床90张,医护人员42人,设有神经内科专家门诊、神经内科专科门诊及卒中筛查与防治专病门诊。设备先进,配有双波磁化量子治疗机、脑病治疗仪、视频脑电图、肌电图机、诱发电位仪、双通道经颅多普勒、中心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血糖仪以及医院配套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核磁共振(MRI)、螺旋CT、大型多人医用高压氧舱等设备。可常规开展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疾病、帕金森氏病、重症肌无力、头痛、癫痫、老年性痴呆及脱髓鞘病变等疑难疾病的诊治,尤其在急性脑血管病、重症脑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致呼吸肌麻痹、重症肌无力危象及癫痫持续状态等重危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开展了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脑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出血的病因诊断、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植入术等新技术项目。开展周围神经(神经传导速度、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等)、神经-肌肉接头功能(单纤维肌电图、重复电刺激)等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
神经内科设有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吴云成主任医师、冯娅博士团队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柯开富教授,定期来院开展专家坐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神经内科技术水平及理论水平,为神经内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不仅如此,科室还注重人才培养,创造条件鼓励年轻医生外出学习,跟着到院专家学习,全方位提升技能。
科室注重脑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治、脑卒中的早期筛查及防控。对帕金森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强调癫痫病诊断分型及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对脑血管病的主要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颈动脉硬化等进行早期干预,重视脑血管病人平常生活、饮食、运动等宣教指导。对帕金森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通过医生早发现早干预,进行早期修复治疗及指导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与运动康复。注重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经常开展宣教活动,让更多的人正视疾病,及早预防。(叶海慧 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