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智造深耕四大产业
贯彻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系列评论②
聚焦绿色智造深耕四大产业
当年昆山拆开一台笔记本电脑,紧盯1000多个主要零部件,逐环节开展招商,最终构筑起规模宏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这一苏州制造的经典案例,对我们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多年探索探求,东台制造业“干什么”“怎么干”的思路性问题已然明确,与之相关的一整套工作机制、政策体系全面形成。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提出今年重点推进五大行动,“产业基础再造”摆在首位。主攻方向,就是“绿色智造”,主干主流,就是“四大主导产业”,主要举措,就是“四大工程”,即“产业成链”“项目倍增”“企业强基”“园区升格”。
高水平建设绿色智造基地,重在促进产业“链”由短变长由弱变强。“双循环”格局下,产业链自主可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国家今年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和龙头企业保链强链工程,省、盐城市实施“产业强链”行动计划,我市重点培育精密结构件、印刷电路板、风电装备、集成电路、不锈钢5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进5G、光电显示、肉制品加工、粮油果蔬加工等4条共建产业链,年内规模将达500亿元。推行“一链长、一专班、一基金、一平台”服务,必须审时度势、谋定即动,抢在前干在先。
高效率汇聚强劲增长动能,必须付出双倍努力攻坚“全员全域全年”产业招商。要敢拼敢抢大招商。抢抓苏南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在守住“安全环保底线”前提下,突破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引进一批上下游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争分夺秒抓进度。“一切围绕项目转”,提高项目“落”的效率,统筹推动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综合能耗等资源向重大项目优先配置,变“项目等要素”为“要素等项目”,以“五个月新常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每旬、每周、每天都有新进展。
高标准做强实体经济底盘,需要满腔热忱携手企业走好“二次创业”之路。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放了创历史记录的1.68亿元奖补资金,表明了市委市政府与企业风雨同舟、并肩同行的坚定决心。要以抓招商的力度支持企业转型,把各项政策用足用活,以更多“真金白银”推动一大批有潜力的企业聚焦主业、做大做强,加紧催生一批在细分领域有较强话语权的“专精特新”企业。要“一企一策”支持骨干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研发拳头产品,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条整合力、产业生态主导力的头部企业。要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助力企业更新技术、提升效能、拓展市场,全面突围“竞争红海”。
高能级打造现代产业集群,要坚持定位定性定量做强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园区。“定位”,就是要保持高度定力,坚持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定性,就是要围绕建设专业型、服务型园区,专心当好产业生态与服务体系的“店小二”。“定量”,就是要锚定目标,任务必成,使命必达。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沿海经济区要在引建50亿级、百亿级制造业项目上实现更大突破,在产业高端提升、绿色转型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园区升格”上展现更大作为。镇域经济要持续放大特色优势,毫不动摇做大做强、打造细分领域产业地标,用好“乡镇工业7条”,更加精准做好以商引商和“腾笼换凤”工作,以乡镇工业百花齐放助力东台制造业跨越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