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大生态 赋能大产业
贯彻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系列评论③
做优大生态 赋能大产业
296家企业奖励1.68亿元!获奖企业数、奖励金额持续两年大幅攀升,双双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制造业十强企业(集团)等企业家代表披红戴花、接受市领导颁奖,似曾相识的画面,更大力度的奖励,激荡起全市上下高端提升产业层次、深耕企业转型发展的奋发情怀。市委市政府导向鲜明,就是要紧盯产业所缺、项目所需、企业所急,有效化解各类难题挑战和瓶颈制约,就是要以更优机制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流生态。
要全力擦亮“东台最懂你”品牌。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全面梳理从中央到地方的惠企政策汇编成册,真正为企所用,让“制造业28条”“科创18条”“上市9条”“乡镇工业7条”覆盖面更广、撬动效应更强,“政策来敲门”,发展添动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把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持续改进服务的重点,以“拿地即开工”为突破口,高标准落实“一窗通办”“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把不见面审批和“最多跑一次”落到实处。千难万难,做企业搞实业最难。在看到企业家光鲜耀眼的同时,更要看到他们时刻面临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企业发展的艰辛和不易,当好企业家的坚强后盾。
要努力让要素服务的贴心感更足。企业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就如同花草树木、各有千秋,但都离不开阳光雨露。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千方百计提供精准服务、超前服务。企业转型千帆竞发,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要用好前期降准降息机遇,大力开展政银企专项对接,积极推行“银税互动”“无还本续贷”。面对“项目倍增”的新要求,既要全力对上争取指标,更要强化节约集约意识,加大存量用地再开发力度,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千方百计盘活现有土地资源。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高技能人才日益短缺,高端产业尤显不足。要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人才政策,更大力度集聚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低炭发展引领潮流,要对增加值率高、能耗水平先进的重大项目,采取单列方式保障,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发展。
要进一步理顺同心协力谋发展的体制机制。不能奢求每一个干部都能成为经济领域的行家里手,但对经济工作一窍不通,就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带头加强经济研究,真正学会分析经济数据、解读经济规律、增强经济才干,决不能外行领导内行,乱弹琴瞎指挥。市四套班子领导要坚持以上率下,高位调度协调,及时化解难题。强化“三大专班”“四项机制”作用,为企业提供最高效、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坚持鲜明用人导向,让真懂经济、善抓经济的干部有舞台有干劲有位置。
唯有勇立潮头,方能成就大业;唯有矢志变革,方能制胜未来;唯有兼济天下,方能赢得尊重。市委对企业家的殷切期盼,也就当成为经济建设一线服务人员特别是各级干部的共同遵循。展望未来,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东台,蓝图已然擘画,未来大有可为,发展舞台更加恢弘、前景更加璀璨!(张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