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美丽环境  撬动美丽经济-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美丽环境  撬动美丽经济

来源:未知     点击数:1323     日期:2022-02-17 09:56:33
走进时堰镇红庄村,生态乡村的秀美画卷跃然眼前:水网清澈密布,阡陌绿意盎然,房前是造型各异的稻田美景、桥梁廊道,屋后有潋滟的河畔和葱郁的“一片林”,不远处,充满艺术气息的乡村田园综合体若隐若现,水清草绿岸美随处可见。时间拨回一年前,那时的红庄名不见经传,房屋陈旧,道路泥泞


走进时堰镇红庄村,生态乡村的秀美画卷跃然眼前:水网清澈密布,阡陌绿意盎然,房前是造型各异的稻田美景、桥梁廊道,屋后有潋滟的河畔和葱郁的“一片林”,不远处,充满艺术气息的乡村田园综合体若隐若现,水清草绿岸美随处可见。

时间拨回一年前,那时的红庄名不见经传,房屋陈旧,道路泥泞,出门放眼望去是大片的农田,村民们没有休闲娱乐的去处,村里也鲜有外人来,根本谈不上美丽宜居。

去年我市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区建设,在全市确定8镇11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区首批试点,着重从人居环境、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业态经济、农旅融合做深做足文章,红庄村就在其中。此后,红庄村盘活利用原红庄小学、造纸二厂等闲置土地,打造集电商中心、艺会交流、民宿餐饮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新建改建彩虹桥、稻田景观、镜像桥、听风水岸等网红打卡点,按照“六通十有”标准对农房进行改善,系统推进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河道疏浚等工作。

许河镇四仓村毗邻三仓河,村内环境优美,绿色生态突出。在确定为第三批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区建设试点村后,村里对老村部进行系统打造升级,新建便民服务中心和农村智慧平台,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同时,对联民河、四仓河继续实施以鱼养河,对废弃农药包装采取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去年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开启之年,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呼声,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最需要的地方入手,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镇区部门联合办公,以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试点创建活动等为主要抓手,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对东南片唐洋、许河等畜禽养殖集中区,重点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对三仓、南沈灶等瓜菜高效农业集聚区,着重治理农膜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溱东、时堰、五烈等里下河水网地区,围绕解决好水体污染综合施治。对头灶、东台镇东部区域等稻麦大田农作物区,全面推进秸秆还田利用。对拥有85公里海岸线的弶港镇,以最严格的标准实施生态护海养海。

在聚力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我市把人居环境改善的着力点放在品质提升上。8镇11村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水韵莲乡,情动周黄——今天的溱东镇周黄村不再是过去那个出门就是河,动身就是船的偏僻小村落。村里通过环境提升、河道整治、设施改造等系列举措不断夯实基础,美化家园,提升质态,走出了一条生态带动产业、旅游的发展新模式。

“最美渔村”巴斗和“甜蜜第一村”八里以独特的海滨风情在世界遗产保护地条子泥湿地公园大放异彩。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群落兰址村、官苴村、联南村三村同中求异,差别发展。稻米之乡甘港,用“乡愁”勾勒乡村生态游。董永故里临塔,以“孝贤”擦亮村落新生活。古镇安丰的红安放大丰富康养业态,苗木新街的方东叫响沿海苗木体验第一村。

守得青山才能攀得金山。乡村生态振兴触发的撬动效应让生态农业、生态康养、乡村旅游接踵而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最美村庄、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28个,实现从干净整洁到美丽宜居,再到特色田园的大跨步升级,一个个美丽村庄,正由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型。

记者 班雪凡/文 刘进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