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厚植生态底蕴为幸福加码-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厚植生态底蕴为幸福加码

来源:未知     点击数:1642     日期:2022-06-06 09:59:04
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人们共同的盼望。绿色低碳的生产消费方式、鸟语花香的工作生活环境,给人以安宁、便利和幸福感,为社会发展带来启迪和希望。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实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是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目的所在。生态环境部确定

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人们共同的盼望。绿色低碳的生产消费方式、鸟语花香的工作生活环境,给人以安宁、便利和幸福感,为社会发展带来启迪和希望。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实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是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目的所在。

生态环境部确定2022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

美丽东台如诗如画,条子泥湿地麋鹿成群追逐嬉戏,万鸟翔集翩翩起舞;城乡大地绿树、森林、碧水,生物栖居,和谐共生。

我市坚决践行“两山理论”,以顶层思维推进系统治理,以全域视野厚植绿色生态,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方位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让东台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让美丽东台更加令人向往”。

全面攻坚 涵养绿色基因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开展清澈河流、清朗天空、清新土地攻坚行动,我市匠心打造长三角最美绿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协同共治,守护“一片蓝天”。完成633台燃煤锅炉整治,完成72台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改造,完成151家重点企业和汽修企业VOCs综合整治,完成17家重点行业企业低VOCs含量的替代工作,完成103家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结合走航等科技手段,提升精准治气、科学治气能力。一系列举措不断推进,推动全市空气质量向好发展,全市林木覆盖面积达26.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6%,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

流域共治,呵护“一泓碧水”。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关闭搬迁企业、码头25家,实施4处居民集中点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全面推行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对全市25条骨干河道干线镇区场跨界设置83个补偿断面。将东台河、通榆河、泰东河等骨干河道治理作为水环境整治的攻坚重点,排查梳理整治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要求。坚持陆海统筹,探索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新模式。2021年,全市近岸海域国考监测点水质优良率 100%,8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Ⅲ类。

系统防治,坚守“一方净土”。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巩固提升土壤生态风险分类管理,有序推进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切实保障“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先后推进盐城常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9万吨/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东台市弘涛环保科技有限公5000吨/年危险废物收集中心项目建设,解决全市企业危废转移不及时、处置去向难、费用高等问题。开展146家重点行业企业土壤详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筛查结果审核纠偏,开展13个遗留地块的信息采集和初步采样,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报告》;开展4家关闭化工遗留地块的土壤初步调查,全市疑似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亮剑治污 厚植绿色优势

我市以高标杆提升生态品质,持续“亮剑”治污,推动监管形态向主动查究,构筑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多元参与的“大环保”格局。

铁腕执法,筑牢生态底线。建立完善“两库一平台”的“双随机”抽查制度,合理确定抽查比例,优化细化执法流程。规范开展执法工作流程,如实记录执法过程。近年来,重点开展五十余项专项执法检查,涉及重点行业、信访、大气、水、固废等方面,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138家,集中整治80家酱制品企业、19家不锈钢酸洗行业、350家散乱污企业、95家企业工业炉窑、23家化工企业等重点行业企业,对饮用水源、VOCs等重点类别检查纳入常态化执法检查,淘汰拆除5家琉璃瓦企业的单段式煤气发生炉,拆除60家无证非法码头。

全面排查,化解环境隐患。组织相关部门和镇区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交办信访问题、重点环境信访问题、重点环境问题、化工园区及涉化企业环境风险问题、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问题、“三线一单”管控情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等8个方面主要内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回头看”。同时加强执法监管,以“零容忍”的态度,及时依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整改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并举一反三,加大后督察力度,早谋划,早筹备,防止问题反弹,确保整改成果,提升整改质量。

创新机制,构建环保屏障。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加强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生态环境局两法衔接平台建设。部门联动执法平台建立以来,互通信息,互享资源,市检察院和公安局在遇有疑难案件时适时介入,有效解决了涉嫌环境犯罪案件在移送、办理、监督、反馈和信息沟通中存在的问题,4年来共移送公安机关8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88件。

创新服务 助力绿色发展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下,我市一手抓污染防治攻坚,一手抓基础服务,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借力科技,提高管治水平。新建16个乡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套环境空气质量预警系统,在全市形成了一张全面、实时的监控网络,为环境日常管理提供了大量数据;建立东台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实现全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监管监控数据的全面归集治理,建成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库管理系统,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管理全覆盖。提升企业在线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系统等信息化监管,推进110家重点餐饮单位安装餐饮油烟在线监控,推进建设重点单位空气质量在线监控装置。

严守红线,健全管控制度。配合开展江苏省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划定,制定《东台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新增东台市级生态红线面积128.79平方公里。全市范围内,省、盐城、东台市级生态红线区域达807.4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例25.42%。强化自然保护区环境监管,开展“绿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面调查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等情况,梳理排查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项目。

优化审批,提升服务效能。实施网上“不见面审批”,对必须进行专家验收的项目,采取视频直播、视频录像、现场照片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减少人员接触。积极引导“预约办”,利用微信、网络、电话等方式,多渠道预约办理。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和环评制度,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低层次项目的进入,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近5年来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981件,其中报告表913件、报告书68、劝退项目82件。

我市正全力以赴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高标杆提升生态品质,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低碳发展优势。绿树繁花、鸟语虫鸣的生态空间生机盎然,让东台环境凸显“纯净之美”。品质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东台城乡焕发“宜居之美”。守护好“一片海、一道湾、一座林、一只鸟”,让东台自然洋溢“原真之美”,湿地“世遗”品牌更具震撼、更富魅力,演绎更多令人神往的“大美如诗、遇见东台”。


组稿:顾敏 赵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