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提档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蹄疾步稳
在富安镇丁庄村金建华家庭农场,四台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开足马力收割小麦;走进梁垛镇唐柳村一处刚刚收割完的200亩小麦田里,三台大型打捆机将秸秆打捆成“草蛋”,即将送往发电厂;南沈灶镇,大豆、玉米复合播种机种肥同播,根据土壤松软度实时调整播种深度,确保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豆……“三夏”农忙时节,广袤田畴里,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纵横驰骋,成为农家好帮手,为粮食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农机化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形成了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6%。
当前,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我市瞄准现代农业生产需求,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着力做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这项系统工程。
强化农业装备支撑保障。围绕产业急需、农民急用,“产学研用推”一体发力,研发更多适合农民需要、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协同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推进农机、农艺、农田、农业经营方式协同协调,加快选育、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品种,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
同时,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提升,为各镇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在时堰镇、五烈镇,创新发展的“生产托管”“机农合一”“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服务模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弶港镇、三仓镇大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省名录土专家常用旺推广应用适宜间套作农艺措施的农机装备,实现一田多种养、一季获多收,有效拓展增收渠道和空间。
农机更给力,种地更省力。我市将持续推动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加快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转型升级,把田间地头激荡的科技动能更好转化为增产丰收的喜悦。(王雷 周桂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