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社会救助充分发挥民生兜底保障功能-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社会救助充分发挥民生兜底保障功能

来源:未知     点击数:1533     日期:2022-08-31 09:05:32
​近年来,市民政部门始终秉持“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不断完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功能,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优化社会救助办理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一网通”办理和“一站式”审批救助模式,推广“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工作机

近年来,市民政部门始终秉持“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不断完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功能,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优化社会救助办理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一网通”办理和“一站式”审批救助模式,推广“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工作机制,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不断完善只需提交居民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一证一书”即可申请社会救助的做法,逐步实现群众“零跑腿”和不见面审批。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探索构建包括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在内,分类分层、阶梯递进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定对象,增发一定数额的保障金,实施分类救助。全面实施“单人保”政策,将符合条件无法独立分户生活的城乡重病及重残、三级智力、三级精神残疾人员参照“单人保”标准纳入。

改革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按照“放管服”要求,提请市人民政府授权,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急难型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委托下放到镇区实施,进一步减少审核审批环节,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同时,积极推行“物质救助+服务保障”的救助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人文关怀、照料护理等救助性服务,不断丰富救助内容,提升救助服务效果。通过第三方机构,建立并强化主动发现机制,收集基层困难群众需求,及时对接给予救助。

民政部门将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坚持需求导向,依据困难群众具体情形,实施精准救助,坚持推广“物质+服务”救助模式。积极引导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伍、社会爱心人士等多元化主体参与扶弱济贫、志愿服务,实现政府救助兜底保基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促提升的良好互动。(班雪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