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10年】特色产业“牵手”幸福生活 孝贤文化“润泽”美丽乡村

梁垛镇临塔村坐落在市区南郊,因毗邻唐代“孝母塔”海春轩古塔而得名,是古老美丽爱情神话传说“天仙配”的起源地之一。全村总面积520公顷,耕地面积1860亩,下辖12个村民小组,有居民826户、2642人。临塔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党员79名。拥有农业旅游、机电、家具等特色产业。2021年,实现三业总产值22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16万元,村集体积累1200多万元,村民纯收入42600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中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淘宝村”“江苏首届最美乡村”“江苏水美乡村”“江苏省第七批特色田园乡村”“江苏首批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省级示范点”“全省共同富裕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村”等荣誉称号。
十载栉风沐雨,十载春华秋实。过去十年,临塔村坚持“党建领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德润村”工作思路,突出“孝贤文化”和“水文化”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进人居环境示范区建设,经济发展风生水起、百姓生活有滋有味,绘就了善治、幸福的乡村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党建领航,努力在提升人居环境,丰富新型农村社区功能,建美幸福新家园;坚持主体经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群众创业就业鼓实钱袋子;放大智慧养老社会效应,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乡村振兴典范,谱写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篇章。”临塔村党总支书记沈平说。

产业兴旺铺就致富路
昔日“经济洼地”,今天“先进典型”。围绕“产业兴旺”,临塔村党总支从2000年开始,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力度,力求党员示范引领,狠抓全民创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破解了群众“就业难”、群众“致富难”、集体“增收难”三大难题,铺就小康致富路。
园区是实现村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10年来,临塔村突出“智慧+绿色”,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强化招商选资,加快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临塔工业园区呈现出高端机电产业加速集聚、企业发展持续向好、强村富民效应凸显的良好态势。目前,园区已建成各类厂房超过70万平方米,吸引130家企业入驻,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民营科技型企业5家、盐城市高新技术企业6家,成为江苏省培育小企业创业重点基地、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盐城市创业孵化基地、乡镇甲等和5A级园区,成为“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村”。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10多年前,新任村党总支书记沈平带头领办企业,陈军、郑如德等党员也带头办企业,就地吸纳170余名村民就业。“在引领群众发家致富中,要注重帮助群众做,扶持群众创业,让村民有能力富、有门路富、有资金富。”沈平发动村干部集体讨论,推行“合作社+公司+产业+基地+农民”的强村富民模式,注册“临塔”牌商标,成立工贸发展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孝德物业管理合作社,全力服务全民创业,不断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鼓足农民群众钱袋子。

生态宜居绘就幸福画
冬日暖阳高照,阳光洒进田间地头。走进临塔村,一幅环境优美、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一座座精致整洁的农家小院,与干净平整的道路相互映衬,村民们怡然自得、生活愉悦。
10年来,临塔村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创新发展,积极拓宽集体与群众增收渠道。注重突出“农旅+提效益”,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新产业,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和服务业发展,形成了一套“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产业兴农”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利用新204国道取土区80多亩水面资源发展生态养殖垂钓产业,在渔塘周边隙地栽植桃树、梨树、杏树等各类果树,供游客垂钓、采摘、观光、休闲。引导和鼓励村民连片流转发包土地600亩,引导大户从事优质稻米、瓜果蔬菜特经作物种植。
坚持农旅融合,成立江苏玖玥旅游开发公司,依托特色田园风光、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形成村级经济发展新业态,天仙桥、卧牛汪、抱子沟等多个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农民腾出土地,既增加稳定的租金,又能够到家门口企业和种植业、养殖业基地就业打工增加收入。”临塔村不少群众打心眼里感激村里带领他们下活发展“一盘棋”。
近年来,该村精心打造人居环境示范区,配套党群服务中心、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大礼堂、儿童艺术中心、数字电影院、村史馆、孝贤馆、游客接待中心、儿童艺术中心、香蒲堂、家居馆、手工坊、民宿、酒店、灯光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建厕所315户、铺埋污水管道7000余米、新建农村公路32公里、安装路灯600多盏,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江苏首批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省级示范点”。如今,临塔村漂亮的特色田园与美丽的自然风光,融汇成一幅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乡村美景画。

弘扬孝德唱响文明歌
走进村内,舍子头、抱子沟、天仙桥、桑梓河、卧牛汪……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董永传说”文化遗迹保存完好;庄外西北角,有“孝母塔”美称的唐代海春轩古塔,千百年来滋养了临塔人“爱老、敬老、孝老”的文化传统。10年来,临塔村走出一条以“孝贤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早上8点半,临塔孝德智慧康养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便准时开门迎接老人。在这里,80岁以上老人能够享受吃饭、理发、泡脚、剪指甲、按摩、检查身体等免费服务。
据了解,早在2012年,临塔村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时发现,舍子头片区是全村脏乱差的地方。整治过后,村“两委”提出应充分挖掘村里以舍子头遗迹为代表的“董永传说”文化内涵。结合“孝母塔”,近几年,该村聚力打造“孝贤文化”品牌,开辟了新时代乡村养老的康庄大道,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道“以民为本”的考题,一直以来,临塔厚植乡风文明,凝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磅礴力量,在全市率先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2020年10月投资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设有日间照料室、理发室、助老食堂、老年活动室、健身区、康复理疗区、健康监测区、智慧养老指挥中心等功能区,将全村7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都纳入服务范围。村里还给80岁以上老人家中安装智能门磁、4G网关以及SOS一键呼叫系统,出现紧急情况,有人第一时间上门,打造居家养老“15分钟应急响应圈”,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温馨贴心的“智慧养老”服务。
美丽乡村的帷幕徐徐拉开,未来临塔村将紧扣“临湖天水色,观塔思孝贤”的总体目标,聚力培育特色产业,建设活力乡村;突出水文化、孝贤文化引领,打造新老融合、农旅结合的示范村;加强乡村治理,培育文明新风,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组稿:方桂生 朱霆 戴海波 刘进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