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一、找准“切入点”,用全域视野定位生态旅游。彰显生态特质,形成“世遗引领、东线示范、西线联动、多点带动”格局,推动区域化特色发展。黄海森林、条子泥、巴斗村资源互补,沿海片区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重要节点;何垛河休闲廊道、城南商业片区、步行街融入非遗、演艺、街头艺术等文化体验,中心片区打造“城市休闲体验新基地”;西溪、甘港老家、安丰古镇、串场河生态廊道全景贯通,人文片区加快融入“水韵江苏”大运河文化带体系。市级层面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海森林打造“生态度假首选地”,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溪打造“活力夜游新地标”,创建国家5A级景区;条子泥定位“世遗旅游核心区”,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实施生态旅游目的地标准化管理,形成生态旅游发展管理的“东台标准”。
二、把握“关键点”,用发展眼光丰富旅游供给。围绕“服务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进国际一流专业团队,投资54.2亿元,建成黄海森林康养旅游一体化、海韵园世遗科普中心、西溪植物园改造提升等18个文旅项目;推进会务会展、主题酒店、特色街区等项目,增强生态旅游支撑力。推出品牌赛事、世遗研学、康养度假、夜游演艺等业态产品,形成具有广泛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黄海森林、条子泥探索实施能源优化升级,打造景区零碳建设的实践模板;做优巴斗海味餐宿、甘港稻田老家、方东苗木垦植、红庄艺术村落、兰址瓜果采摘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办精海鲜节、柿子节、大米节、瓜儿熟了旅游季等活动,争创2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统筹建设“1+3+10”旅游服务集散体系和220公里生态旅游风景道;科学布局高星级酒店、金银鼎文化主题酒店等设施;分类推介东台早茶、海鲜河鲜、土菜小吃,形成“东亭食单”“美食导图”;在商区、景区、服务区、文博场馆建成“东台有礼”旗舰店1家、精品店10家;“一部手机游东台”上线运营,实现VR线上游、IP虚拟游、一键定制游,建成全域旅游综合指挥平台。
三、聚焦“发力点”,用市场导向叠加旅游效应。围绕世遗资源、康养资源、非遗资源,聚焦湿地国际性赛事、文艺精品创作、文创产品开发等重点领域,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和流量级新媒体战略合作,打响生态旅游的“东台品牌”。围绕印象效应、深度体验、差异化选择,丰富全域旅游形象标识和线路方案,加强与央美、国旅、携程等国内顶流合作,叫响生态旅游的“东台样板”。围绕话题营销、消费需求、游客心理,用全国性眼光策划主题活动,把森林音乐节、条子泥观鸟节、西溪汉服国潮节等打造成省内乃至全国的热点活动,唱响生态旅游的“东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