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赵峰旻《海防雄兵》出版 入选“战地丰碑”系列丛书-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赵峰旻《海防雄兵》出版 入选“战地丰碑”系列丛书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966     日期:2025-07-14 08:55:09
基本信息:书名:《海防雄兵》作者:赵峰旻出版发行:济南出版社版 次:2025年1月第1版ISBN:978-7-5488-7109-5作者简介:赵峰旻,笔名嬗禅,作家,媒体人,中共党员。出版散文集《一样花开为底迟》《与太阳一起行走》《董永故里行》《烟火流年》《路过幸福路过你》,纪实文学《因爱而生》《红

基本信息:

书名:《海防雄兵》

作者:赵峰旻

出版发行:济南出版社

版 次:2025年1月第1版

ISBN:978-7-5488-7109-5

作者简介:赵峰旻,笔名嬗禅,作家,媒体人,中共党员。出版散文集《一样花开为底迟》《与太阳一起行走》《董永故里行》《烟火流年》《路过幸福路过你》,纪实文学《因爱而生》《红滩涂》《海防雄兵》等。文章选入多种选本选刊和中学生高考阅读,中学教辅书,中高考模拟试卷,部分作品译到海外出版。获孙犁文学奖、全国微型小说年度奖、首届沙湾微文学奖、蒲松龄散文奖、江苏省报纸副刊好作品奖、盐城市政府文艺奖等各类奖项。

今天,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用一本书记录了日本侵略者曾经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告慰英烈。近日,由我市作家赵峰旻撰写,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纪实文学《海防雄兵》,入选“战地丰碑”系列丛书,并在第二届东北书博会济南出版社展台展出。

《海防雄兵》是我国第一部以纪实手法记录中国人民海军创建初期十年间成长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采用面对面采访、实地考察和充分利用史料的方式,全方位、深度把握了海军创建初期的历史脉络。作品以人物当年的生活、战斗和所见所闻为叙述主线,带领读者重回历史现场,感受这支部队在创建之初迎难而上、边建设边战斗、铸造海军精神的真实细节和精神风貌。

纪实文学《海防雄兵》共九个章节,为青少年读本,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入选“战地丰碑”系列丛书。 “战地丰碑”系列丛书第一辑推出《南昌第一枪》《百将战漳州》《雪原传奇》《海防雄兵》《决胜莱芜》《济南攻坚战》等六部。《海防雄兵》在按时间线叙写这十年历史的同时,从人物视角出发,融合他们此后的人生和命运,在当下与过去的对话中,对这段历史展开宏阔的回望。立体构架,全景式还原中国人民海军前身、我国第一支海防部队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与日寇斗争周旋,不断成长壮大过程,进一步完善对这段历史的叙述,提高历史书写的内在容量和精神外展,观察这段历史对人民海军日渐壮大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作品立体呈现错综复杂的英雄战斗故事,惊心动魄的重要历史事件,鲜为人知的特殊历史细节,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海军成长史,为深入研究中国人民海军史提供了参考依据,对激励青少年成长有着深远的历史教育意义,同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海军建军75周年献上一份特别厚礼。

基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作为一名媒体人,作者在长期的新闻记者生涯中,采访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创作素材,从而突破传统白描手法,创新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力求文字生动有趣,充满画面动感。特别是在描述系列战斗场景时,做到故事鲜活生动,行文细节逼真,以突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进一步激起青少年的感情共鸣,增加爱国情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腹背受敌的新四军东进北上,在盐城重建军部,将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一师,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粟裕为新四军一师师长,挥师东台三仓,开辟以弶港为核心区的沿海抗日根据地,作为苏中根据地的中心区,与敌人周旋,向海上发展的跳板。

新四军依托三仓中心点建“家”,在东台弶港创立了我国第一支海防部队“土海军”——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收编海匪孙二虎,率先控制沿海制海权。将不方便机动的印刷厂、新四军后方医院、军械制造厂等后勤单位转到海上,在大海上建立起安全稳定的后方,保证了伤员及时治疗,军需物资的运输供应。

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这支海防雄兵,英勇奋战,九死一生,一次次打破敌人的“清乡”“扫荡”计划。电影《51号兵站》中“同利渔行”老板的原型,船主顾雍海前往上海,配合上海地下党组织,在吴淞的同兴路租了一间房子,开办同利渔行,建立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点,同时作为军需物资采购转运的兵站。瞒天过海办商行,移花接木运送军需物资。沟通起延安和山东与上海地下党、浙东根据地及苏北根据地的联络线,打破敌人的封锁,舟楫往来,畅通一条海上和陆上的安全交通线。

波涛汹涌南黄海,红帆迎风逐海浪。被粟裕誉为“日行淮海三千里,风送江南第一舟”的红帆船多为平底船。涨潮时,船行驶在海里,稳稳当当;落潮时,船搁在沙滩上,四平八稳。而日寇的尖底船海中行驶阻力小、快捷,落潮时就会侧倒在沙滩上,成为笼中困兽,遭到了海防团一次次痛击。为了躲避日寇的“清乡”,在大海上艰苦的条件下,海防团的第一部电台郑重发声,海船上的印刷厂转移到坟茔下办公。日寇的汽艇在海上来回巡逻,渔民崔广发在海上运输途中,遭遇到敌人盘查,他驾驶红帆船,扯满红帆,撞向敌舰,壮烈牺牲。

1941年至1945年之间,以粟裕将军的指挥船“咸菜瓢”为指挥中心的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利用从敌人手里缴来的三门炮,组成的山炮连,攻打曹家埠,先后参加了丰利伏击战、黄海渔场争夺战、丰利攻坚战、保卫弶港战等三十多次战斗,土枪钢炮显神威。

1943年,日寇与汪伪狼狈为奸,调集机械化部队一万五千多人,发动对苏中根据地的大规模“清乡”运动,试图拔掉苏中根据地这颗肉中刺,孤立日伪统治腹地苏南地区的新四军十八旅,再切断通往苏北的物资运输线。汤景延带着一个团,欲擒故纵,铤而走险,向日伪军假投降,在汤景延的内应下,日寇的“清乡”行动不管如何保密,总是一次次扑空。在一举端掉敌人的老窝后,汤景延带着一个团凯旋。

为了保障抗战物资运输安全通畅,实施对日伪顽和海匪的打击。海防团战士与当地渔民一起,在浙江、上海、山东与苏中军区之间,运送药品、钢管、布匹、粮油、棉花等军需物资。

1943年春天,正是捕捞黄花鱼的黄金时节。一天,海防团汇集了几十条战船,浩浩荡荡,从弶港出发,到南黄海深处保护渔民捕捞,同时下网捕鱼生产,在大海上遇到几十条敌船,海防团战士陈文新挺身一跃,手中的手榴弹往敌人的船上掷去,“轰”的一声,火光一闪,手榴弹立时在敌船上开了花。正在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陈文新的腹部。战友们一起,用盐把牺牲的战友裹了起来,带回故乡。

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海上武装部队,从起锚地出发,1941年9月18日创建苏北弶港海防大队;1942年11月5日发展为苏中军区海防团;1944年春壮大为苏中军区海防纵队;1949年4月雄起屹立世界东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解放战争中,红帆船千帆竞渡,送解放军过大江,解放全中国。实现了从陆地向海上,量变到质变,脱胎换骨的根本蜕变。一路劈波斩浪,扬帆起航,向海图强,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海洋强军梦。

滔滔黄海,万绿成邑。尽管时间的背影,渐行渐远。如今,当年的新四军一师和海防团老战士重回他们战斗过的第二故乡弶港。他们又见神奇三水滩,聆风听雨的“咸菜瓢”,抚摸枪械所里当年粟裕将军的拴马桩,邂逅桃花岛上藏榴弹的“东大井”,在笆斗村感受慢时光。再回首时,沧海桑田已百年。他们亲眼看到滩涂似锦,田畴如画,村庄宁静,百姓安康,海防雄兵曾经战斗过的东台沿海滩涂,早已成为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地,海上新花园。

抒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观照当下。纪实文学《海防雄兵》史料翔实,视角独特,以故事的形式,还原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的战斗史、人民海军的成长史,讲述英雄英勇奋斗的故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旨在让更多的人在振兴中华的征途中,铭记这样一支跨时代的黄海雄兵,传承他们的伟大品格,弘扬不断进取的精神,我们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拥有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