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烈镇文华村:烈士精神薪火相传 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许文华烈士当年为了群众幸福舍生忘死,今天我们更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站在村头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前,五烈镇文华村党总支书记夏成平话语铿锵。这份朴素的承诺,正化作文华村大地上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现实。
位于五烈镇西侧2公里的文华村,是一片浸润着烈士热血的红色土地。1946年,为掩护战友与群众转移,共产党员许文华英勇不屈,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他的名字于1968年镌刻在村名上,其坚贞不屈的精神自此成为流淌在村民血脉里的精神密码,激励着一代代文华人奋进图强。
沿着便捷的东五公路驶入村域,工业园区的繁忙景象扑面而来。不锈钢弹簧密封件产业,已成为撬动文华村经济发展的“黄金引擎”。18家企业中,9家主力军在此领域深耕细作,构建起集精密加工与严格质检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集群。凭借核心技术与完善的全国销售网络,该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亿元,贡献税收超600万元。
“他们都是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拿5000多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江苏海诚弹星密封件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总经理周俊华指着熟练操作数控车床的技术工人介绍,道出了产业富民的真谛。
文华村创新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强化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引导企业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园区内的500余名工人,绝大多数是“持家、挣钱两不误”的本地村民。年初入驻的两家产业链配套企业,预计明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再添20%增长动能。
工业强音激荡,希望的田野同样生机盎然。在占全村耕地八成的稻麦主产区,优质良种、机械化耕作和科学管理筑牢了“米袋子”,更鼓起了种粮农民的“钱袋子”。蛋鸡特色养殖亦风生水起,9户养殖户抱团发展,1.2万平方米标准化鸡舍拔地而起,自动喂料清粪系统高效运转,年出栏优质鸡蛋超300吨。
“技术有指导,销路靠电商,一年下来纯利润二十多万元!”养殖户许卫国的笑脸上,写满了科技兴农的甜头。从零星散养到规模化、智能化生产,文华蛋鸡正叫响品牌。
产业兴旺结出共富硕果。2024年,文华村递交亮眼“成绩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攀升至4.8万元,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48.75万元。放眼村庄,平房变楼房、道路全硬化,健身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设施应有尽有,村民生活品质节节攀升。
眺望未来振兴蓝图,夏成平思路清晰:用好用活“红色家谱”。深挖许文华等英烈事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凝聚党员群众初心使命;紧盯民生关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聚焦产业升级,推动不锈钢密封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计划培育申报2家高新技术企业,拉伸产业链价值链条。(戴岱 陈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