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陪跑”到“领跑” 东台少体校体教融合成功逆袭
炎炎夏日,东台少体校快乐体操训练基地内,几十名少年儿童配合各种运动器械,进行着攀爬、跳跃、奔跑等体适能训练,汗珠顺着稚嫩的脸颊不停地滑落,孩子们却个个精神抖擞。就在不久前,12名学生代表盐城出战江苏省青少年快乐体操锦标赛,斩获6枚金牌(盐城共获7枚),总数占到全省金牌总数的六分之一。
省级赛事,东台少体校又创佳绩,可就在6年前的盐城八运会上,东台的成绩还是垫底的。短短几年内,东台体育是如何从“陪跑”变成“领跑”的?从少体校的逆袭之路或许能找到答案。
时间回到2019年,从盐城八运会上失利而归的东台队鼓馁旗靡,相关部门几番复盘总结后,决定从娃娃抓起,改革体教模式,走融合发展路径。主持东台少体校工作的重任,就落到了当时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工作的张小平手中。
“刚到少体校那年,全校只有8名学生,加上我6名老师,学校也只有举重和田径两个项目。”张小平说,当时他一心想着赶紧把班子搭起来,做出成绩。可一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拖拖拉拉、迟到早退等场景。“真是太松散了!”着急无奈之余,张小平决定先从管理行为规范入手。在他的倡导下,学校出台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考勤,张小平带头严格执行,动真碰硬地考核考勤,学校迅速走上了正轨。
在张小平的调整带动下,少体校的精气神大为提振,但没多久他又发现了新问题。起初孩子们是早上5点起床,训练到6点半,没来得及吃早饭、洗澡,就要赶到教室去上课,长久以来,学生训练时间短不说,上课还容易犯困。学校决定进行改革,把训练时间调整到放学晚饭后,可这样一改,学生饭后至少需要休息半小时才能训练,一天最多也就能训练40分钟。“接着我们再想办法,就把训练时间调整到放学后到晚饭前,这样就能有一个小时十分钟到一个半小时的训练时间。”张小平说,担心孩子们饭前运动会低血糖,学校就出钱买了牛奶、面包、香蕉等给学生补充体能。训练机制建设到位以后,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2020~2024年间,少体校先后引进挖掘游泳、自行车、快乐体操、乒乓球等项目教练,教练当年到位,队伍随即组成,少体校运动项目增加到6个。
事实证明,东台少体校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有效的。2020年盐城市级比赛,收获5枚金牌;2021年盐城市级比赛,拿到18枚金牌;2023年盐城九运会青少年部中小学组比赛中,仅东台少体校就拿到了62块金牌。短短几年内,学校在多项体育赛事中金牌数量翻倍增长,甚至获得过江苏省青少年举重比赛金牌榜第一名,竞技成绩实现了大跨越。
文化和体育是融会贯通的,这是东台少体校自改革以来始终坚持的原则。学生训练坚决不占用文化课时间,每天安排三个自习时段辅导学生作业。同时采用夏、冬令营的形式,精心安排了佳作赏析、英语音标、口语表达、趣味数学、兴趣作文等文化课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进入体校的大多数学生,文化成绩不降反升,这正是体教融合发展的最好证明。为了照顾好学生的文化学习,少体校推出“谁到谁训”“处方式培养”等培养计划,科学安排体育训练。为完成目标,老师和教练虽然辛苦,但都全力执行学校决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今年暑假,游泳队、快乐体操队、乒乓球队等教练主动要求假期不休息,利用暑假窗口期,赶超全省先进水平,力争超额完成学校的计划和任务。
参加江苏省游泳锦标赛,60人次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5人次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系我市历史上首次突破;2025年江苏省青少年快乐体操锦标赛,东台共取得6金5银5铜,夺得全省六分之一金牌;省级赛事中队员唐冯睿同学7岁跨龄参加8岁组比赛,以破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盐城市青少年举重锦标赛上,东台代表队夺得8枚金牌,列盐城市第一位……这是今年上半年,少体校交出的亮眼成绩单,曾经家长不放心孩子来,老师教练都想调出去,而现在,无论是学生或教练,想进入少体校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选拔和考核。
“我们的目标是争当全省一流县级体校,全省少儿体育的领跑者。”如今,东台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小平信心满满,今年,少体校将向着省级金牌十枚、盐城市级金牌100枚,全力冲刺!(班雪凡 王志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