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侦察兵审“哑巴”-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侦察兵审“哑巴”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417     日期:2025-08-16 10:30:13
五月的农村,无限风光。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投下浓荫;田野中,金灿灿的麦穗沉甸甸地弯着腰,到处瓜果飘香,百花争妍。1975年5月21日,即将赴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的严振衡跟随年近古稀的老首长粟裕将军,来到了他们阔别多年的苏中解放区——东台三仓,参观了三仓烈士陵园,瞻仰了苏中

五月的农村,无限风光。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投下浓荫;田野中,金灿灿的麦穗沉甸甸地弯着腰,到处瓜果飘香,百花争妍。1975年5月21日,即将赴任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的严振衡跟随年近古稀的老首长粟裕将军,来到了他们阔别多年的苏中解放区——东台三仓,参观了三仓烈士陵园,瞻仰了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看望了老区人民,了解了房东吴宝松等的情况,了却了他们多年的心愿。

严振衡生于扬州市江都严家桥。1939年1月,奔赴皖南加入了叶挺领导的新四军,后随军部教导队先行向苏北出发,于1941年1月19日黄昏赶到东台城内,向刚组建的新四军一师师部报到,并被分配在侦察科工作。从此跟随粟裕将军转战大江南北。

1942年4月,一师师部驻扎在启东县海复镇休整,民兵在栟茶镇(时属东台县)抓了一个可疑的人送到侦察科。那个人不能说话,他穿着破棉衣,蓬头垢面,手上裂着口子,赤脚穿着一双草鞋,两脚满是厚厚的老茧,头上顶着一个破草帽,看上去像个乞丐。

严振衡问他话,他只是一个劲地“啊,啊”叫。仔细打量后,觉得这人不像农民,感到有些蹊跷,就请来敌工科长一起审。敌工科长是朝鲜族人,懂日语。俗话说,十聋九哑。为了确认乞丐是不是在装聋作哑,严振衡悄悄吩咐侦察员去买“二踢脚”炮仗,趁哑巴不备,在他身后悄悄地点燃了“二踢脚”,突然一声巨响,吓得哑巴一下蹦了起来。在场的人都禁不住捧腹大笑,哑巴一看是炮仗响,他自己也放松了下来。

严振衡发现哑巴并不聋,于是向他讲解优待俘虏的政策,问他是哪里人?是谁派他来的?来干什么?哑巴被问得实在没有办法了,最后把嘴巴张得大大的让别人看。原来哑巴的舌头已被人割掉了,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严振衡问他:“你会写字吗?”哑巴点点头,接着给他笔和纸,哑巴飞快地在纸上用朝鲜文写道:“我是朝鲜人,是日军派来的特工人员,日军怕我被新四军抓住后提供口供,就把我的舌头割掉了。我是绕了很远的路过来的。”严振衡又问:“是中队长还是大队长派你来的?”哑巴写道:是保田大队长。接着,严振衡拿来一张地图摆在哑巴面前,问他到海复镇来干什么?哑巴写日军让他来侦察贵军的部署。哑巴指着日军这个中队,在地图上比划着,又指着那个中队在地图上比划着,都是由西向东方向。严振衡明白了,有几个中队的鬼子分几路要来扫荡海复镇了。

这时,情报站送来报告,鬼子正在增兵。日军鬼得很,卡车开进开出,有时车上装些麻袋,人趴在车底下,让你搞不清他们到底拉来多少人。如果没有内线就上当了。当时,很多商铺有我们的线人,专门关注日伪炊事员的采买情况,就能估计出敌人有多少兵力。从各方面的情报汇总起来,日军正在增兵,敌人要有大的行动。严振衡立即将情报上报粟裕师长。很快,部队和老百姓井然有序地撤出了海复镇,让敌人扑了个空。

敌人走后,师部又返回到海复镇。这个时期,粟师长有一匹小黑马。小黑马在哪里出现,敌人就知道一师师部在哪里,就会跟着追到哪里。师长就利用敌人的这一心理,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掩护配合其他部队寻机袭击和歼灭敌人。(丁庆江

(根据严振衡回忆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