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智能农机让种田越来越省心-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智能农机让种田越来越省心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1338     日期:2025-10-01 08:33:02
​秋日的五烈镇甘港村,千亩稻田翻涌浪花。惜禾现代农业的智慧农场里,田间不见弯腰劳作的身影,土壤墒情传感器正悄悄传递着土地的需求,一体化测控智能闸门精准调控水流,无人机掠过高空,用镜头扫描着每一株稻苗的长势。作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我市以政策扶持、技术渗透、

秋日的五烈镇甘港村,千亩稻田翻涌浪花。惜禾现代农业的智慧农场里,田间不见弯腰劳作的身影,土壤墒情传感器正悄悄传递着土地的需求,一体化测控智能闸门精准调控水流,无人机掠过高空,用镜头扫描着每一株稻苗的长势。

作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我市以政策扶持、技术渗透、人才培育三轴联动,推动智能农机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甘港村惜禾农场智慧灌区内,25公里水泥机耕道纵横交错,18座泵站与30公里防渗渠构成灌排一体化网络,80余台套农机装备实现耕种收全程覆盖。

智能灌溉系统成为农场的精准水管家。田间布设的土壤墒情传感器24小时监测数据,经中央处理器分析后,指令直达一体化测控智能闸门。这套集成太阳能供电、无线通信与智能监控的设备,可自动完成水位测量、流量计算与精准供水,彻底改变了过去凭经验看墒情的灌溉模式。

惜禾现代农业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可以对作物进行管理,坐在家里就能管百亩田。卫星导航指引农机精准作业,无人机实现高效植保,智能系统统筹调度,让这里的农业生产既省工又高效,亩均节约生产成本150元,人工成本降低30%以上。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智能农机保有量达2772台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99.37%,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81.95%。依托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我市正实现从靠经验种田向“数据种田”跨越。(王智聪 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