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桩桩实事暖民心 件件用心为民生-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桩桩实事暖民心 件件用心为民生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812     日期:2025-10-14 08:58:13
东台中学崭新的运动场上跃动着学子们奔跑击球的青春身影,无人机携药品飞临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门口,景范小区新装的电梯里,居民们脸上绽放的笑脸——市委、市政府在民生实事上的持续发力与精准施策,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10大类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9



东台中学崭新的运动场上跃动着学子们奔跑击球的青春身影,无人机携药品飞临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门口,景范小区新装的电梯里,居民们脸上绽放的笑脸——

市委、市政府在民生实事上的持续发力与精准施策,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10大类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9月底,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金秋时节的东台,一幅温暖的民生画卷正在城乡之间徐徐铺展。

筑牢民生根基

教育与医疗的双重跃升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和医疗领域破题,持续加大投入,补齐短板弱项,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下午四点的东台中学运动场,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崭新球场上,高三学子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训练。“这些新场地太棒了!”刚结束一轮羽毛球对打的学生擦拭着汗水,兴奋地说:“以前场地有限,现在我们可以尽情挥洒汗水,学习压力也得到了很好释放。”

这片充满活力的运动场,是江苏省东台中学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该校建设体系完备,涵盖科创中心、尚美中心、汇文中心、滋兰中心四大功能区域,并同步推进学生宿舍楼、网络中心等核心板块改造和建设。目前,网球排球场、宿舍楼改造等项目已竣工投用;四大课程基地及校园大屏等重点项目多数已进场施工,预计本月底全面竣工。

教育之变,不囿于一校。今年以来,东台教育质量持续攀升,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4.71%,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定监测指标达成率95%;“县中振兴”计划稳步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我市正以扎实的投入托举起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医疗领域的创新实践同样令人振奋。“张嫂,您的达格列净到了!”在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村医姚循从无人机货舱中快速取出药品,随即置换上早晨刚采集的血样。这架从市人民医院起飞的“空中快递”,单程仅需8分钟,让村民从开处方到收药全程不超过2小时。“我们依托智慧医疗系统,实现了远程会诊、电子档案云共享与药品智能调配等,使常见病诊疗、慢性病配药等基础医疗服务足不出村即可完成。”台南预防保健所所长周杰说。

走进人民医院数字健康驾驶舱,巨大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全市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这里集成了审方、影像、智慧急救等十大中心,通过整合诊疗数据、优化资源调度,实现全域医疗健康服务“一屏统管”,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十大中心投入运行以来,年均服务25万人次,带动基层医疗质量整体提升,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从改革前的75.23%提高至95.36%,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24.51%下降至14.75%。

从智慧医疗的深入推进到健康防线的全面构筑,我市卫健事业正实现新的跨越。妇女免费“两癌”检查项目已投入321.5万元,完成宫颈癌筛查25012人、乳腺癌筛查25033人,任务完成率100%。中小学生近视筛查及预防项目已投入34万元,为6万余名学生建立电子视力档案,建档率100%。这些扎实举措,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

夯实民生保障

就业与养老的温暖守护

就业是民生之本,养老是民生之依。我市坚持把促进就业和改善养老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精准施策,优化服务,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和养老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劳动者“业有所成”、老年人“老有颐养”的美好愿景。

国庆期间的市体育馆内,“月满华诞 职等你来”综合招聘会如火如荼。120家用人单位带来3800个岗位,吸引超5000名求职者到场咨询。现场同步开设直播带岗专区,5家企业“云端揽才”,2名人社专员在线解读政策,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这次招聘会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清晰了。”应届毕业生陈嘉滨说。本场招聘会最终达成就业意向1100人次,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这场招聘盛会是我市稳就业工作的真实写照。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已累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23场次,新增帮扶就业困难人员5154人,开展就业创业及岗前职业培训2708人。更令人欣喜的是,家门口就业服务网络越织越密。新建的安丰镇九桥村“懂你驿站”和东亭路邮政支局驿站已正式启用,站点每日更新招聘信息,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出门见岗、就近就业”的便利。这些站点还聚焦“一老一幼”照护、家政服务等紧缺行业,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6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与就业服务同样温暖人心的,是正在加速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位于市区东亭南路的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已进入收官阶段,预计年内建成运营。记者在现场看到,浅黄与枣红相间的建筑群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馨。市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大楼8幢,未来将集成颐养中心、康养中心、护理院、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和为民服务中心于一体,成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

中午时分,东台镇北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点座无虚席。老人们一边享用可口饭菜,一边闲话家常。“这里不仅饭菜合口,还能和老朋友们说说话,比一个人在家吃饭有意思多了。”李余锋爷爷的话道出了众多老人的心声。该中心日均助餐近100人次,还设有学习、娱乐、健身、康复等多元功能区,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全方位服务,真切体验老有所乐的幸福时光。

从大型综合性机构到社区嵌入式服务,市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完善。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一老一幼”整体优化三年行动计划,建成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4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家、镇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4家、城市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家,全面提供康复娱乐、日间照料等服务。打造城乡助餐点36个,今年以来已提供助餐服务超36万人次。常态化开展“情暖夕阳”民生实事项目,今年为独居孤寡老人提供走访关爱、上门服务1.5万余人次。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稳稳托起了东台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提升幸福质感

环境与文化的相得益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我市主动顺应民生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转变,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丰富文化供给,不断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许。

在景范小区,新投入使用的电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个建于2000年的小区,共有28栋6层无电梯住宅。随着居民年龄增长,高层住户“爬楼难”问题日益凸显。“我们邻里关系融洽,单元住户很快就达成了一致。”18号楼的居民何良俊激动地说:“许多邻居都年过六十,迫切希望装上电梯。正好赶上好时代,遇到好政策,我们才有这个条件实现愿望。”

随着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全面提速。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加装电梯已通过审批60部,其中50部正式投入使用,6部正在施工,累计惠及居民超过500户。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过程中,实现了持续技术创新——从阳光华庭小区的首部模块化加装电梯,到东坝小区的首部“平层入户”电梯,告别了以往“错层入户”还需爬半层的尴尬,标志着电梯加装进入品质升级新阶段。

除了电梯加装,我市在“住有宜居”方面同步推进多项举措:有序开展城乡污水管网综合治理、易淹易涝片区治理等项目,精细化实施37个老旧小区改造、24个小区物业服务提质,为符合条件的城乡小区配套建设管道天然气。随着项目落地,城市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生活更有品质。

在提升城市“硬环境”的同时,精神文化的“软滋养”也为幸福生活添彩增色。中秋节当天,一场洋溢着团圆温情的中秋文化盛宴让市民沉醉其中。舞蹈《望月》《月满西楼》美轮美奂,越剧《追鱼夫妻观灯》与锡剧《双玉蝉赠蝉》韵味悠长,歌曲《月圆的时候》《但愿人长久》旋律动人,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带着全家前来观看的市民陈晓感慨道。

这些精彩的文化活动,是我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持续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文化展览、全民阅读等活动,全市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与外延,让文化的种子在城乡各处生根发芽,为“幸福东台”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解决“急难愁盼”到满足“美好向往”,从补齐硬件短板到提升服务品质,我市民生实事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持续拓展。“行有通途”方面,在重点场所、重点景区新建新能源充电枪232把;107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7座桥梁修缮、50公里县道照明提升工程均开工建设,完成率分别达65%、70%、84%,有力推动城乡交通提质扩容。

这一组组鲜活数据,一项项务实举措,见证着民生温度的持续提升。如今的东台,正以一项项可感可及的民生项目,持续书写着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民生答卷”,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在这幅徐徐展开的民生画卷上,幸福的色彩正变得越来越浓郁,越来越动人。唐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