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南沈灶镇:良田织新景 沃野绘“丰”图-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南沈灶镇:良田织新景 沃野绘“丰”图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916     日期:2025-10-21 08:55:44
昔日零散的田块趋于平整,泥泞的土路被宽阔的水泥路取代,曾经的废沟废塘经改造后融入连片良田……随着南沈灶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安云村顺利完成,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生态优”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在这里成为现实。金秋时节,行走在安云村,连片稻田金黄起伏,稻香扑鼻。经过系统的

昔日零散的田块趋于平整,泥泞的土路被宽阔的水泥路取代,曾经的废沟废塘经改造后融入连片良田……随着南沈灶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安云村顺利完成,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生态优”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在这里成为现实。

金秋时节,行走在安云村,连片稻田金黄起伏,稻香扑鼻。经过系统的土地平整与废沟废塘改造,原先高低不平的零散地块,已“化零为整”变为近700亩集中连片的高产良田。配套新建的泵站、桥梁与宽阔的水泥路,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土地流转出去,省心又增收!”村民袁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中近8亩土地通过流转,每年可获得每亩1070元的稳定租金。“不操心田里的事,还能空出时间做别的,收入一点没少。”土地流转不仅让农民获得稳定租金,更解放了劳动力,为他们从事二、三产业创造机会。

谈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安云村党总支书记袁进感触颇深。“过去的泥泞小路、破旧小桥,现在变成了宽阔马路、结实新桥,为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打下基础。”袁进介绍,该项目是一项“利民利村”的实事,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悉,该工程共新建泵站5座、水泥路6公里、桥梁16座,显著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连片良田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也成为南沈灶镇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李然 陈鹏飞 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