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中学历史上三个校区都有揽(览)胜楼
听说家乡复建了魁星楼,今年春上,退休后在省城生活的我特地来了个专题游。
复建后的魁星楼保留了古塔神韵,并融入当代设计元素,成为街区地标性建筑。看着看着,不由得勾起我对关于东台魁星楼历史的深情回望。
东台魁星楼(又称文昌阁),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三月,并于嘉庆十六年七月落成。这座楼不仅见证了东台县中学堂、东台县立初级中学、东台县立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历史,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1905年,清废科举,大兴学堂。东台县设立中学堂一所于魁星楼,堂长是清末翰林夏寅官。1906年,又设立初级师范学堂一所,仍在魁星楼。夏寅官兼任堂长。1925-1935年,魁星楼是东台县立初级中学所在地。魁星楼校区也就成为东台中学历史上第一个校区。
据1932届东中校友武源澄回忆:“1930年夏,我由东台县立初级乡村师范科转到初中部,读二年级课程,这里是学校本部所在地(魁星楼校址),位于县城东南隅,学校门前是土城圩东端的起点,土城圩外是护城河,隔河相望的是许多黑压压的私营砖瓦窑。学校西侧不远处,就是县文庙,庙前有半圆形的泮池。”
“校园中央有一座象征本县文教事业昌盛兴旺的魁星楼。此楼高约八九丈,系三层砖木结构的六角形古建筑。在我入学以后,它已更名为览胜楼,象征着本校当时的务本求实、重在育才的办学精神。楼底用于陈列教学仪器和生物标本,兼作学校行政会议场所,第二层是一个班级的教室,第三层则供全校师生课余登临远眺兼作休憩文娱之所。”
可惜,魁星楼毁于日寇炮火,只能留在东台人美好的记忆里。
据寓居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东中校友张宗英回忆:“那美轮美奂的魁星楼,沦陷时已被日军付之一炬。只剩下断壁残垣,枯柳斜阳,萧瑟秋风,倍臻凄凉,令人怀念,唏嘘不已!”
魁星楼大致在什么时间改名,为什么改名,得从东台中学第一首《校歌》谈起。
第一首《校歌》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由清末举人陈培寿创作。据同年代东中校友戈宝经、戈宝相、鲍容等回忆,歌云:“览胜楼何高高兮,校之中央;有阶梯可登兮,万方斯望;集合九区佳子弟,雍容肃穆志坚强。学兼中外兮,文化发扬。如琢如磨兮,与世偕藏。”其曲谱节奏与同时代的学堂歌曲类似。可见,作这首校歌时已将校之中央的魁星楼更名为览胜楼。
东中校友、1948年9月曾任东台县政府县长的徐静渔解释说:“当时览胜楼是台城的最高建筑物,也可以说是学校的标志。登高可以望远,暗示人们要放眼世界,我们要认真学好科学文化,坚持不懈地琢磨自己,以便成为世界上有用的人才。”
1948年秋东台解放,东台中学也由堤东墩塘迁回旗杆巷,更校名为“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东台中学”,1950年又更校名为“苏北东台初级中学”,同年在台城城河大操场边建四个教室上课。新教室使用两年后,又征地百余亩,在台城城河大操场东兴建了新校园。新校园主体建筑为两层八个大教室的综合楼。1953年师生迁入新校园开课,同年秋,东台中学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当年招收高一新生两个班,改校名为“东台县中学”。
在我的记忆中,这幢两层八个大教室的综合楼叫“人才楼”。
1979年暑期,我从外校调入东台中学。那时的东台中学校园里已有好几幢大楼。1953年建成的那幢综合楼,相比之下显得不怎么高大了。但时间不长我就知道这幢综合楼是高三学生的“专属区”,叫“人才楼”。
记得,1981年5月的一天早上,担任班主任的我与班上值日生一起,在这幢综合楼的北侧扫地除草,巡看校园环境的王元祺校长见到我们,夸赞我班包干区清洁卫生搞得好。对着我班的值日生说,高三学生住在这栋楼里上课,再有两个月,他们将参加高考,接受国家的人才选拔,学校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这幢楼叫“人才楼”啊。
“这幢楼叫人才楼”给在场的学生以很大的激励。每年春学期结束前,高二学生都知道暑期后自己所在的教室就在“人才楼”里。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只有八个教室的“人才楼”只能容纳八个班的学生,那些未能在“人才楼”上课的学生,心里感到很遗憾。2004年考取清华大学的何丽峰同学就有这样的遗憾。
2003年春学期结束前,他已经准备暑期后就在“人才楼”上课,结果他们这一届学生都到了北海校区上课。2006年4月,我在北京与东中前两年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座谈时,对他说,你们考取清华北大,学校为你们感到自豪。你没有能在“人才楼”上课,照样能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是的,多少年来,东台中学数万名学子从“人才楼”走出,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今年是东台中学建校120周年,在她的史册里,记载着几度迁徙的校史,留存了堤东、堤西和台城的多个校区。就校区而言,仅在台城就有魁星楼、旗杆巷、城河、北海、城东等5个校区。
魁星楼毁于日寇炮火,城市改造后旗杆巷拆迁,这两个校区留下的遗迹甚少。城河校区本世纪初就是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南校区(现在叫学府路校区)。北海校区于2015年成为东台市第一中学所在地。也就在这一年,东台中学全面搬迁到城东办学,形成了城东校区。然而,在城河校区、城东校区都有一幢“揽胜楼”,连同20世纪30年代初学校把魁星楼校区的“魁星楼”改名为“览胜楼”,可以看出,东台中学在史实与现实中,三个校区都有“揽(览)胜楼”。
魁星楼校区的“览胜楼”是东台历史上的古建筑;
城河校区的“揽胜楼“是1953年建成的综合楼通过“命名”而立的;
城东校区的“揽胜楼”,是学校2022年建成的新综合楼。
“揽胜“与“览胜“读音相同,有人说“这是揽胜楼的接力”,也有人说这是对历史的传承。
2024年我市城市更新,完成了魁星楼的复建工作。复建后的魁星楼高32.89米,为五层八面砖混结构,较原楼更高大、挺拔,通过高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融合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重现“魁楼夕照闻弦诵”的场景,成为东亭里文化街区的核心景观。(章丽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