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护骨早行动 健康体重是关键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中国主题聚焦“健康体重,强骨健身”,呼吁大家提高对体重管理与骨骼健康关联的重视,倡导从生活细节出发,筑牢骨骼健康防线。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该病在发病初期多无明显症状,骨量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流失,直至患者因意外跌倒等引发骨折,其健康威胁才彻底显现。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郑卫平介绍,男性约在40岁、女性约在35岁达到“骨峰值”,此后骨值会逐步下降,骨质疏松风险随之上升。“初期可能只是腰酸背痛、腿脚抽筋,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身高变矮,最危险的是极易发生骨折。”
“将骨质疏松等同于‘老年病’,是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郑卫平强调,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骨量积蓄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已启动。只有早早通过科学方式积累充足骨量,并在成年后减少骨量流失,才能在老年阶段维持良好骨骼状态。
针对如何科学护骨,郑卫平给出具体建议:首先需密切关注体重、体脂率及肌肉围度,将体重控制在适宜范围;其次要保障营养均衡,可通过日常饮食或钙片补充钙质,同时多晒太阳、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再者需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强化骨骼韧性;此外还应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做到戒烟、少饮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及含糖碳酸饮料。(王茜 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