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东台女儿“沉默的荣耀”——记沈安娜的红色情报生涯-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东台女儿“沉默的荣耀”——记沈安娜的红色情报生涯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522     日期:2025-11-22 07:30:2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保存着一张拍摄于1948年4月4日的照片:蒋介石在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六届中央临时全会。主席台后排一侧在花架前的一位女速记员,就是沈安娜,一名中共秘密情报员。根据中共党组织的安排,沈安娜当时还叫沈琬。1983年7月7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中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保存着一张拍摄于1948年4月4日的照片:蒋介石在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六届中央临时全会。主席台后排一侧在花架前的一位女速记员,就是沈安娜,一名中共秘密情报员。

根据中共党组织的安排,沈安娜当时还叫沈琬。

1983年7月7日,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中南海对沈安娜说:“你这个小速记,不是什么官,作用可大啦!你是打入敌人核心的内线同志!”


从泰兴到上海:受中共地下党员影响投身革命,在人生十字路口,接受中共党组织建议学习速记。


1932年夏天,17岁的沈琬和逃婚的姐姐沈珉一起从泰兴来到上海。

沈琬,字淑和,1915年11月7日出生于泰兴。伯父沈文瀚是清光绪年间进士,父亲沈季航是清末秀才,母亲杨淑怀是东台人。沈琬写得一手娟秀的毛笔字。

到上海后,沈琬破格考取南洋商业高级中学。1934年春节后,沈琬和姐姐结识了中共中央特科王学文直接领导的中共地下党员舒曰信和进步青年华明之,在他们的影响和引导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沈琬读完高二后,因实在交不起学费,中途辍学。是去参加上海左翼人士筹备拍摄的进步电影,还是去学习中文速记?中共中央特科的王学文“舅舅”很有远见地提出建议:不要去当什么电影明星,还是掌握速记技术好。毕业后如果有机会进入国民党机关谋一个职位,说不定还可以为党搜集情报。沈琬接受了这一建议。


从上海到杭州:成功打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送出有价值的情报。


机会真的来了!1934年冬,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到沈琬就读的炳勋中文速记学校招考一名速记员,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上海,白色恐怖笼罩。19岁的沈琬坚定地说:我要革命!我一定好好干!就在这一天,沈琬改名沈安娜,表示坚定革命的决心!为了安全,到杭州实习、对外仍然叫沈琬;在亲人、同志之间,用新改的名字“沈安娜”,表示新生命的开始。

1935年1月,沈琬成功打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秘书处议事科担任速记员,成为中共中央特科的一员。一个月后,沈琬获取了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策划的“清剿”红军和我党的机密文件,从杭州坐火车送给上海“舅舅老李”。

1935年底,经中共党组织批准,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华明之与沈安娜结婚,以此为掩护,专事指导和帮助沈安娜。

1936年12月,蒋介石派自己的亲信、CC系干将朱家骅担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沈琬按照中共党组织的要求,很快就取得朱家骅的信任和重用,凡是他主持的重要会议,都叫沈琬去速记。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沈琬获取了蒋介石国民政府给浙江省政府发来的“七七事变”前后对形势的分析和对策、在中共游击区制止共产党活动的措施等原件,密藏带回上海。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沈琬、华明之与中共党组织的联系中断。


从杭州到武汉:孤身一人,千里寻找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受董必武、周恩来的秘密派遣,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


1938年春节后,沈琬向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申请“停薪留职”,孤身一人,辗转长沙,1938年5月到武汉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

接待沈琬的是董必武。董必武郑重地说:你和华明之的情况,已由党内老同志作了政治证明,我们已经了解,恩来同志也知道了。我们研究过了,现在朱家骅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你利用老部下的身份去找朱家骅,要求进中央党部秘书处工作。谈话快结束时,董必武说:你等一下,恩来同志也要和你谈一谈。

周恩来健步走来。那时周恩来发型剪成平头,沈琬印象很深。周恩来明确指示沈琬:现在你可利用曾经是朱家骅老部下的关系,抓紧时机,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迫。

周恩来又叮嘱沈琬:在国民党核心机关搜集情报,要注意隐蔽,要机警灵活。既要大胆,又要谨慎,要注意保护自己。

在见过周恩来和董必武的第二天,沈琬换了一件出客时才穿的旗袍,找到江汉二路127号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顺利见到了朱家骅。国民党中央党部正缺速记员,在朱家骅的帮助下,沈琬顺利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担任1938年7月6日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的速记员。


由武汉到重庆:董必武口中的“小速记”,由博古(秦邦宪)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核心机要部门获取大量重要情报。


1938年8月,根据董必武的要求,沈琬和华明之申请搭乘国民参议会的包船离开武汉到达雾都重庆,董必武要求沈琬注意了解国民党的动向,并约定联络暗号为有节奏的敲门声:“嗒-嗒嗒-嗒”。

1938年10月,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和另外两个国民党中央委员介绍,沈琬的“特别入党(国民党)”手续办妥。在朱家骅亲自安排下,沈琬正式成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的速记员。

沈琬每天到位于重庆上清花园的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办公楼内上班,知道国民党高层很多重要机密。首先获悉的是,国民党开始筹备五届五中全会,确立“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传递出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信号。当天晚上,沈琬在华明之的隐蔽护送下,闪进机房街70号八路军、新四军驻重庆通讯处(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通讯处同时改为“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一边高兴地叫着“小速记”,一边招呼王明和博古也来听沈琬汇报。

每分钟200字的速记能力使沈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机要处声名大噪。1938年12月8日,沈琬第一次为蒋介石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中常会”做速记。大概是发现速记员位置上出现了一个年轻小姐,蒋介石坐下后扭头朝沈琬看了一眼。

沈琬主动参与国民党1939年1月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材料的分类、核对、编号等工作,看到了由中统局副局长徐恩曾起草的准备供全会讨论的《防制异党活动实施办法》等机密文件,及时秘密地向董必武和博古作了当面汇报,帮助党中央预判国民党即将掀起的反共高潮,作好应对准备。1939年1月21日至31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国民政府礼堂召开,沈琬被指派担任大会速记。在这次全会上,沈琬获得多份文件的全文,特别是获得了未在大会讨论,由蒋介石秘密颁发的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条令《关于异党问题处理办法》。

1939年夏天,沈琬再次向中共党组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秋节的前一天,经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博古批准,沈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10月前后,沈琬从中央党部秘书处得到消息,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已开始筹备,她到秘书处看到《关于对共产党问题的报告大纲(草案)》和《对共产党的处理问题的提案(草案)》两份绝密文件,采取默背重要内容、回办公室速记的办法,获取并送出情报。1942年1月9日,中共中央情报部将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的情报上报中央领导。毛泽东作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批示:“九中全会表现了国民党的极大动摇性,这种动摇似要待到法西斯失败时才会起变化,那时变好变坏,当依国际国内条件来决定!”


在重庆面临生死考验:单线联系的上级领导被捕了!


1942年秋,与沈琬和华明之单线联系的上级领导徐仲航被捕了。

沈琬想起周恩来语重心长的话,下班后急忙回家,把危险告诉华明之,两人都紧张得直喘粗气,根据党的秘密工作纪律,立即把藏在竹竿里的情报抽出来塞进炉子烧掉,然后把家里可能引起麻烦的信件全部烧掉,以免特务来搜查时抓住把柄。

更大的风险是,沈琬根据徐仲航的要求,正在帮助他办理“特别入党(国民党)”手续。他们家左侧那幢宪兵队的三层小楼里,不时传来被捕人员被拷打时发出的阵阵惨叫,今夜似乎听得更真切了。这一夜,沈琬和华明之彻夜未眠,作好各种准备,包括被捕、牺牲。沈琬处乱不惊,正常上班,静观其变,一一化解了各种危机。

周恩来对徐仲航被捕十分关注,马上商量对策和营救办法。1944年,“守口如瓶”的徐仲航由国民党元老李济深(1949年10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保释出狱。

从1942年秋天到1945年夏天,中共党组织为了保护沈琬和华明之,一度中断了与他们的单线联系。


“嗒-嗒嗒-嗒”:三年后沈琬和华明之终于恢复与中共党组织的联系,迅速准确送出了情报。


1945年10月的一个晚上,沈琬和华明之吃过晚饭,正在忙家务,突然又响起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嗒-嗒嗒-嗒”!打开门,原来是多年不见的老领导吴克坚。吴克坚说:“是周恩来同志派我来找你们的!”

第二天,沈琬把蒋介石在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上提出的《对中共问题之工作方针》以及会议的决议案等重要情报整理出来,华明之伪装密藏好交给了吴克坚。并根据党组织的要求,重点搜集国民党有关国共和谈的内部考虑及其反共部署。

1946年1月,沈琬利用每晚担任秘密小型“党团会”速记的机会,及时送出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国民党的底牌。每天夜里,周恩来都在等着他们的情报,以针对性及时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

1946年4月,蒋介石又连续召开了两次由他亲自审定名单的少数军界高官出席的最高军事会议,主要讨论向东北、中原等各个解放区进攻的军事部署、兵力调配、战区划分和长官任免等问题。沈琬被指定去参加速记,会议结束后两小时内将重要情报整理传送我党。据当时在延安中共中央情报部工作的盛炳道回忆,他曾油印过这两次国民党最高军事会议的情报,分送中央领导同志传阅。


从重庆到南京:重点搜集军事情报,同时搜集蒋介石心态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等重要情报。


1946年5月,国民党开始“还都”南京。沈琬塞出一块大洋抢了一张机票,搭上国民党机关为一般职员和家属租的一架“货机包机”先回到南京,守住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的位置。

1947年3月,沈琬成功获得国民党六届三次全会的全部文件,特别是参谋总长陈诚在小范围会议上所作的绝密军事报告,后又根据党组织的要求,搜集送出了蒋介石的心态、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等重要情报。

1947年9月,搜集送出了国民党六届四次全会中最有情报价值的白崇禧的三次军事报告。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丑态百出的国民党“行宪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沈琬参加速记;1948年11月11日,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临时中央政治会议,沈琬担任速记。蒋介石的心情越来越沮丧,但主战的决心仍然没有变。

淮海战役胜利后,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蒋介石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当天立即召集智囊团会议,1月15日召集张治中等四人研究和谈问题,1月17日、20日、21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党最后几次“中常会”,沈琬都参加了速记,将蒋介石等人的所谈、所想、所为以及其他布置,一一记录下来,交由情报员送往上海,发报西柏坡中共中央情报部。


从南京到上海:从“地下”走到“地上”,从沈琬到沈安娜。


1949年农历新年过后,中共中央情报部指示沈琬、华明之,在适当的时候由南京撤至上海,不必跟随国民党机关继续南行。

1949年2月,沈琬巧施“金蝉脱壳”之计,把自己的印章和刻有自己名字的戒指交给上峰,以立法院院会还在南京召开,需要速记员为由,留在南京,搜集重要情报,及时送到上海。

1949年4月20日,解放大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前夕,沈琬、华明之从南京撤至上海,脱离国民党机关,回到党的怀抱!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沈琬对外正式叫沈安娜。

沈安娜潜伏敌营十四年,有人曾撰文称她是“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可沈安娜总是谦逊地说:“不能把我拔高。只有党中央才能按住蒋介石的脉搏,我们怎么可能?”


“我的母亲杨淑怀是东台人”:红色情报员沈安娜原是东台女儿!东台养育的这位巾帼英雄,值得被永远铭记。


东台泰兴,地域相近,人文相亲。晚年的沈安娜深情回忆道:

“我的母亲杨淑怀是东台人。当年外祖父与大伯父沈文瀚因一同进京赶考时相识,后成为莫逆之交。沈文瀚在与外祖父闲谈中,讲到四弟季航为人忠厚,尚未娶亲,外祖父立即表示愿将长女淑怀嫁给季航。不久,沈家便请了媒人上东台杨家说媒。杨家信守诺言,包了一条船,载了嫁妆,将杨淑怀嫁到泰兴沈家。

“我的母亲是大家闺秀,眉清目秀,她持家有方,为人贤惠,遇事颇有主见。”

1989年,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这样评价:“沈安娜同志打入敌人心脏十四载,不仅未被敌人识破,而且获取了大量核心机密,是我们情报战线可以引为自豪的无数无名英雄之一。”

2010年6月16日,沈安娜以95岁高龄在北京辞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发出致敬语:“沈安娜同志是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女战士,是对党绝对忠诚、富有隐蔽战线斗争经验的无名英雄。”

冰清玉洁独立寒秋傲霜雪,丹心素裹智闯虎穴斗敌顽。向我党隐蔽战线所有无名英雄致敬!王向东



(主要参考资料:《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作者结合其他资料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