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⑥ 高位打造美美与共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头条 > 正文

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⑥ 高位打造美美与共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2025     日期:2024-08-09 08:41:01
东台是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地跨里下河水乡和沿海滩涂,地貌多样物产丰饶,村美人和生活富足。堤西里下河水乡稻香鱼肥,堤东高效农业主产区菜绿瓜圆,沿海第二粮仓成长新的希望。新时代新农人、新业态不断涌现,我们正加速建设融入风貌之美、


东台是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地跨里下河水乡和沿海滩涂,地貌多样物产丰饶,村美人和生活富足。堤西里下河水乡稻香鱼肥,堤东高效农业主产区菜绿瓜圆,沿海第二粮仓成长新的希望。新时代新农人、新业态不断涌现,我们正加速建设融入风貌之美、富庶之美、人文之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高位打造业兴景美、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标杆。

在农业现代化上领跑先行。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供给质量和竞争力,是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之“根”。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种粮”这个主业,只有确保粮食供给,才能让“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也要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强农、结构优化升级上有所突破。一方面,要坚决扛起稳产保供担当,持续抓好1.9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试点,高效实施规模化土地流转,完成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总产保持百万吨以上。另一方面,要做足“土特产”文章,贯通“产加销”渠道,着力扩大“东台大粮仓”品牌影响,提升优化沿海大健康产业园、三仓绿色食品工业园、许河数字农业加工中心等功能服务。同时,要在更大范围挖掘资源、生态、文化的多元价值和多种功能,用好科技手段,强化数字思维,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在农村新风貌上增色添彩。推进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是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之“本”。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体改善“路河房田街”环境,靶向攻坚村庄垃圾清理、生活污水治理、生态河道建设等重点任务,健全完善环境管护、运营维护、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让农村大地看得到风景。要坚持组团式推进、片区化培育,注重传承自然肌理、保留历史印记,高标准打造G344沿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S352沿线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片区,让美丽乡村记得住乡愁。要统筹推进临海引江、方塘河闸下移和一级渔港建设,接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和智慧广电乡村示范工程,提档升级道路、物流、网络、燃气等基础配套,让农民群众生活更便捷。

在农民致富路上助力赋能。坚持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实现村强民富,是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之“魂”。要持续深化“干部联村、一村一策”,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查利用,积极推广时堰“社村共建”经验,大力发展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为农服务型、项目带动型增收模式。要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积极引导大学生到乡、新乡贤回乡、企业家入乡,壮大“新农人”群体;开展菁英强村行动,建强“新农干”队伍;实施田园工匠计划,提升“新农匠”技艺;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激发“新农创”活力。

“一水护田将绿绕,村前村后稻花香”。业兴景美、村强民富,让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正由梦想化为现实。以绿色指数、发展指数、文明指数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必将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让人们的幸福感更强。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