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跑出发展加速度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聚力实施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攻招商、抓项目,加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1-9月份,完成工业实时开票1173.5亿元、增长11.5%;规上工业产值879.9亿元、增长14.9%;工业用电量41.1亿千瓦时、增长39.9%;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147家,同比净增20家。
10月29日,江苏磊达公司跻身2024江苏民营企业百强,位列民营企业122位和民营企业制造业84位。面对价格持续下降的严峻形势,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以旧换新政策,今年再次投资近3亿元,对生产全流程从熟料到成品水泥进行脱胎换骨的技改。
磊达集团是我市民营企业标杆,也是我市传统企业焕新发展的典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让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机械、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1-9月份,全市98个列盐城重点新建技改工业项目全部实施,竣工35个,120个我市重点技改项目实施115个,竣工76个。
今年我市紧盯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细化制定未来产业发展方案,专项设立未来产业引导基金,建链培育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氢能储能等高匹配度的未来产业,加快推进50亿元半导体产业园、50亿元联合无人机、百亿元“风光氢储”能源岛等项目。从4月份总投资50亿元的联合飞机无人机产业基地项目在经济开发区开工,到设立30亿元未来产业引导基金全面启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再到10月份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揭牌,成为全省第三家获批县市——未来产业发展实现破局起势。
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政产学研协同发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全力支持企业上下游、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共建联合实验室,推进产业链关键技术难题协同攻关,打造以企业为主体、沿产业链布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创体系,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最大增量”。1-9月份,全市共完成研发费用29.7亿元,同比增长24.5%;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9.5亿元,同比增长45.4%;高新技术企业共申报353家,创历史新高。全市3家企业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企业获评省5G工厂,6家企业获评省工业互联网平台,33家企业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家企业产品获省首台套认定,总数盐城第一。二级节点接入企业数、注册量、解析量均保持全省前列。两个装备入选2024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名单。
2月份领胜3C产业研究院正式投入使用,前8个月集团增长超过85%。7月份富乐华半导体上榜中国独角兽企业,上半年实现开票销售逾7亿元,同比增长21.5%。百亿晶澳全线采用行业最先进技术、智能化设备和绿色低碳系统,打造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与光伏组件一体化产能。目前,企业绿电使用比例超过50%,产品供应全球市场。1-8月份,企业实现销售57.5亿元。
紧扣主导产业定位,加速强链补链延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大健康五大产业不断壮大,加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1-10月份,五大主导产业开票占全市比重达86%,其中新材料产业开票356亿元、增长14%,新能源产业开票168亿元、增长65%。晶硅光伏、精密结构件、印制电路板产业链开票分别增长351%、49%和26%。
1-10月,全市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位114个、72个、46个。7个列省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40.5亿元,投资进度96.1%。同时,重抓国家高企、专精特新、股改上市“三件大事”,培优育强锻造优秀企业梯队。新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79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星基智能、骏茂新材料、迈盛智能、方科环境等企业完成股改。(戴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