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灶镇首季工业开票增速全市领跑的制胜密码
今年以来,头灶镇各工业企业以满弓劲发之势,全力投入生产,多家企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在全市1~3月份企业实时开票图表上,13.33亿元的实时开票额扬起陡峭的红色曲线,以36.9%的成绩拿下全市工业开票增速首位。
聚势成链点燃产业引擎
强劲数据背后藏着“春笋破土”的故事。润云纺织从100多台织机起步,7年里织机台数扩增至7000台,开票销售从百万元增长到8.5亿元,滚动发展的同时,企业将生产从单一纺织延展到整经、纺织、印染一条龙。今年初,润云同步推进四个产业延链项目,智能纺织机械制造将产业链纵向延伸,新上1200台织机、打造3万平方米绿色智能印染中心将产业链横向扩宽,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产业链向数智化深度探索,项目建设现场如春笋般一天一个样,合力拧成一股产业链韧绳。
位于润云南侧不远处的博润纺织,“强链”文章也在同步续写。博润纺织选用国内顶尖纺织设备,单台单机每天坯布产量可达500米,其生产面料主要应用于体育运动、弹力紧身、休闲服饰等。1.4万平方米的博润弹力面料技改项目已进入试产阶段,投产后产能将提升25%,预计今年可实现开票2亿元。
用“一根线”缝合纺织产业版图,从纺织机械到成衣定制,从绿色印染到工业互联网串联,40余家纺织企业覆盖全流程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闭环,打好延链补链强链组合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该镇预计全年纺织业开票超18亿元。
智改数转擎举传统脊梁
作为传统制造产业,东强公司今年1~3月份实现开票4亿元,同比增长111.7%,为该镇工业开票带来30%的贡献份额。东强“永葆青春”的关键在于“创新”。
多年来,企业不断加大科研力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实现新技术滚动开发、新产品加速迭代、新工艺持续突破,加速向研发制造、智能制造方向更新升级,仅今年就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件。不久前,数字化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投入使用,高效连接起商务、生产、财务部与车间一线,让员工不出工区就可轻松实现任务领取、记录查询、班次交接、故障申报等,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今年,东强将在轨道交通、清洁能源领域大力发展,计划投入超6000万元用于新一代轨道交通信号电缆、27.5千伏轨道交通轻型供电电缆以及新一代防腐贯通地线研发,再投入5000万元实施高端智能化轨道交通信号缆技改项目。预计上半年可完成开票销售8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6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同时积极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争创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先进级智能工厂以及省级文明单位。
作为全镇另一大主导产业,装备智造是该镇工业经济的“动力心脏”,无论是江佳的智能化木材加工成套装备,还是弘东的高端数控折弯机,以及建设中的新云锦纺织机械装备,传统产业不甘“老去”的焕新更迭,得益于他们驰而不息的创新精神,共同挺起该镇规上贡献率88.8%的“硬脊梁”。加大传统产业科技培育,今年该镇计划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培育有效发明专利45件,研发投入2亿元。
破茧转型厚植发展沃土
20世纪90年代,当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全国,随着“抓大放小、政企分开”改革政策落地,全国大量集体企业在转型阵痛中黯然退场。然而,头灶镇毅然决然写下逆势突围的注脚,本土企业家们坚决扛起责任与担当,带领企业果断转型,实现涅槃。从1985年建厂到如今与九洲集团实现“区位布局、双品牌运作”战略重组,东强线缆依旧是头灶乃至全市工业经济的顶梁柱,也迎来了它辉煌的四十周年华诞;江佳机械从1958年创立的乡办家具机械厂转型升级,凭借超强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工艺技术,赢得了国内外众多木材加工行业和大型家具行业的认可;曹胶管厂深耕消防管和铁路配件两大领域24年,历久弥新,连续10多年纳税超百万元;20多年前以化工行业起家的天腾公司,当走到绿色转型的十字路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跨界转型太阳能光伏组件,向着阳光产业高歌猛进。转型初期企业效益并不明显,但天腾咬定目标不放松,一边积极扩展客户,一边加大设备技改,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开票销售逐步攀升,去年完成销售2.37亿元。今年,天腾再次新上3条太阳能边框自动加工生产线,可增加开票销售近亿元,今年全年开票销售有望突破3亿元。成功转型后的天腾,为我市本土光伏产业隔墙供货、配套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加快创新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接下来,头灶镇将聚焦“两个覆盖”推进“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打好为企服务“组合拳”,全力服务新云锦机械、润云印染、康凯纺织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顺达特种设备、恒虹织造、瑞之润等16个、总投资13.75亿元技改项目,指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全力以赴冲刺“双过半”目标,努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多作贡献。(班雪凡 黄勇 张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