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条子泥 菜花黄时蛤子肥
随着潮水渐渐退去,阳光如碎金般洒在条子泥泥泞的滩涂上。
成千上万只鸟儿开启觅食大狂欢,岸上等候已久的渔民,瞅准时机冲到滩涂里准备采拾大海的馈赠——四角蛤。
四角蛤东台方言俗称欢子,是蛤蜊的一种,每到菜花黄时最为鲜肥,清炒煮汤皆是美味,因此又被称为菜花欢子。
“远的时候要往里走大约3公里路程,那边欢子多。”弶港镇老渔民徐桂红头戴帽子,手持叉子,踩着退潮的节拍疾行,深筒胶靴在淤泥中发出“噗嗤”的喘息声,背负的网兜随步伐轻晃。

二十年赶海生涯在她古铜色面庞上刻下沟壑,也练就了寻蛤绝技。
“鲜活的欢子可不会躺在那儿等人捡。”那些半露在外的四角蛤徐桂红入不了眼。
采欢子不仅需要体力、脚力、眼力,还要动用听觉、触觉。突然,她右臂肌肉绷紧,叉子以45度角斜插入淤泥,手腕轻旋间,淤泥翻涌处露出一只正在悠然吐水的四角蛤,喷起半米高的水柱。还没等它反应过来,已经被精准勾进了网兜里。整套动作行云流水,用时不过1秒。
“并不是每次叉进去都能挖到欢子,只有感觉到有欢子时才会做翻土动作。”说话间,徐桂红已连续起获十余只肥美欢子,每分钟挥叉频率超过70次。

随着暮色浸染滩涂,满载而归的赶海人陆续登岸。
收购商张卫东的冷藏车早已就位,每斤6元,一天最多时能收3000多斤。潮汐馈赠的财富在秤杆上跳动,旺季月入六千的收益,让渔民们在春日里收获着大海最丰厚的回礼。
“潮汐变化快,泥滩或深水区易陷溺,切勿私自赶海。”弶港镇巴斗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叶勇提醒道。
滩涂重归寂静,未采尽的四角蛤悄然闭合外壳。潮起潮落间,这片神奇湿地正酝酿着下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盛宴。(胡春静 王慧 曹坤 陈伽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