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设施 丰富惠民活动 以文化人增强凝聚力焕发新气象
图书馆的暑期阅读角,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翻阅着新到的绘本。
非遗工坊里,绣娘们精心地制作发绣作品。
在城乡各地,新型文化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镇村三级文化场馆实现全覆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资源共享、阵地共建、设施共管、活动共办。
东亭书房、24小时书吧、小剧场、读书漂流瓶等新型文化载体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安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获评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新街镇综合服务中心(文化站)、四仓乡村文化大礼堂入选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各镇区结合实际开展文艺演出、展览、培训等活动5000余场次,300余场送戏下乡、阅读推广、文化研学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文化进万家、在东台·享阅读、流动的博物馆等品牌活动深入人心。去年全市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次数为9.42次,居盐城首位。
全市建立起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和传承人队伍,建成非遗研学馆,构建全龄段文化培训体系,统筹推进戏曲进校园、暑期少儿公益培训、二胡进校园等项目,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21项,东台发绣入选首批省传统工艺振兴项目。舞蹈《青丝银发绣年华》、表演唱《春雨潇潇》等文艺精品深度演绎发绣技艺、海盐文化、里下河水乡号子等地域特色。
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到丰富文化惠民活动,从传承非遗到培育文旅产业,文化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去年,全市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超过17亿元。黄海森林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溪跻身5A级景区培育名单,条子泥获全国零碳认证,旅游1号线入选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案例,“春生夏长 东台好季”入选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春季精品线路。西溪景区的《天仙缘》实景演出成为智慧旅游创新标杆,红庄、甘港入选省2024年第一批长三角自驾游优质资源臻选品牌,巴斗等9个点位纳入全国乡村旅游、美食之旅精品线路。
通过推广“东台有礼”文创品牌,西瓜、蔬菜、海鲜、陈皮酒等特色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带动10余万农民增收致富。垦殖文化馆、西瓜博物馆等不仅留住了乡愁,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数字化浪潮中,全市文化服务插上了“智慧翅膀”。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实现全覆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省公共文化云、智慧图书馆等平台集成线上服务,云上展览、非遗纪录片展映等让文化资源触手可及。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分馆、农家书屋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实现通借通还,让服务更加均衡高效。(唐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