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系列报道之一 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编者按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提出的要求。
作为江苏省农业大市的东台,迅速启动实施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来,全市上下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在推进农业现代化道路上交出了一份阶段性的时代答卷。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五烈镇东里村的高标准农田,收割机在田野间平稳穿梭,所过之处,沉甸甸的稻穗被卷入机器。伴随着阵阵轰鸣,脱粒、分离、秸秆粉碎还田等环节一气呵成,流畅高效。金灿灿的稻谷顺着输送管道倾泻而出,源源不断地注入一旁的运粮车中,空气里弥漫着新稻的清香。“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之后,路网通畅,方便了机械化作业,而且沟渠配套完善。”种粮大户吴继维站在田头,指着身后的稻田欣慰地说,“今年夏天雨水比较多,但因为排水畅通,对作物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块田的产量比往年还略有增加。”
为更好履行农业大市首要责任,我市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不仅将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2万亩以上,更取得了粮食产量连续12年超百万吨的丰硕成果。在完成“粮安答卷”的基础上,树牢“大食物观”,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慧东说:“我们统筹瓜果蔬菜、肉禽蛋奶生产,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推行绿色生态健康种养模式,让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更加丰富、更加安全。”

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突破,我市正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年来,全市建设提升了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起以1个国家产业园为龙头、2个省级示范园为骨干、17个市级农业园为补充的梯次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园区特色产业与涉农镇区“两个全覆盖”。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我市拥有60万亩设施农业,规模全省第一。以占全省2.9%的耕地,生产了6.2%的蔬菜、19%的禽蛋,交出了一份高效农业的亮眼答卷。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市持续开展科技攻关,强化智慧赋能,打造省级智慧农业基地5家,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步入三仓镇嘉满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能真切感受到这股科技的力量。眼下,新一季的串收番茄已进入采收期,8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正上演着色彩的蜕变。果实由绿转黄再变红,自上而下,层层晕染,悬挂枝头,展现出科技赋能下的现代农业奇观。这里采用椰糠基质栽培、计算机环境控制、熊蜂自然授粉等前沿技术,构建起“无土栽培—智能调控—生态管理”的完整科技链条。
“小番茄生长所需的水、肥、温、光、气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公司生产技术总监车守飞介绍,“我们还同步配套了先进的分选包装和贮藏设备,实现高效绿色集约化生产。目前日均产量约3吨,高产时可达10~15吨,年产值约3500~4000万元,果实的品质和口感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农业现代化的“火车头”,也是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的“生力军”。今年恒禾丰、品青生物新创成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至此,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2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9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0亿元,真正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同时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工程,突出“两品一标”创建,叫响“东台大粮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东台西瓜、富安蚕茧、弶港泥螺等9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总数全省第一。
南京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省农业农村厅特约研究员黄惠春评价道:“2024年,东台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42亿元、增加值195亿元,两项核心指标均领跑全省,成功探索出一条推进东部沿海平原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目前东台正全力冲刺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前景广阔。”(沈东进 余闻 王智聪 徐国庆 王慧中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