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系列报道之二 农村现代化同向发力促进迭代升级-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头条 > 正文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系列报道之二 农村现代化同向发力促进迭代升级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426     日期:2025-11-13 09:15:04
晨光熹微,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弶港镇巴斗村,在鸟鸣与晨雾中苏醒,阳光、海滩、森林构成惬意图景;同一时刻,里下河水网地区的溱东水乡,鹅鸭戏水,鹭鸟翩跹。近年来,这样和谐灵动的“生态水墨画”,生动诠释着我市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深厚内涵。走进头灶镇永丰村,连片的高标准农


晨光熹微,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弶港镇巴斗村,在鸟鸣与晨雾中苏醒,阳光、海滩、森林构成惬意图景;同一时刻,里下河水网地区的溱东水乡,鹅鸭戏水,鹭鸟翩跹。近年来,这样和谐灵动的“生态水墨画”,生动诠释着我市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深厚内涵。

走进头灶镇永丰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稻香随风飘散。不远处,静谧的聚宝湖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村庄之中。白墙黛瓦的农家庭院,被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串联成景。足球场上少年们肆意奔跑,小广场前村民舞步轻盈,这幅鲜活的乡村图景,不仅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动体现,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

“道路变宽敞了,家家户户通上了柏油路,卫生环境也大大提升。”土生土长的永丰村村民张茹笑着说起村里的变化,“我经常晚饭后在小公园里散散步,跳跳广场舞。现在村庄越来越和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也更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农村。”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不仅是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深化拓展,更是“三农”领域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新形势下我市深入研究、落地落实的时代命题。我市始终坚持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同向发力、一体推进,通过加快产镇融合、一二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乡村发展迭代升级。

在安丰镇红安村,这种升级带来的实惠正变得具体而温暖。上午十点刚过,村里的长者幸福食堂便渐渐热闹起来。不少老人早早地来到这里打打牌看看电视,气氛轻松融洽。今年81岁的吴瑞官是这里的常客,对食堂饭菜他赞不绝口:“食堂的饭软硬适中,适宜老年人消化,而且菜的花样天天变换,我们吃得高兴吃得舒服!”热乎的饭菜、热闹的氛围已成为吴大爷晚年生活里一份踏实而温暖的陪伴。

如今像红安村这样的长者幸福食堂在全市已建成36家,镇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3家,互助养老睦邻点36个。从“舌尖”到心间,农民的养老生活正变得更有温度,乡村振兴的幸福愿景也愈发清晰可见。

乡村善治的温暖,不仅体现在“老有所养”上,更体现在人人参与中。许河镇四仓村的陈大妈每天都会拿起扫帚,把自家门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的主动参与,源于村里推行的积分制管理模式。“以前都是村部组织人员来打扫卫生,现在家前屋后我们自己扫。这样可以换积分,累积积分可以到无人超市兑换日用品。村里环境好了,我们自己也得到实惠。”陈锡珍说。四仓村党委书记万海燕介绍:“积分制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践行文明新风等行为,全部量化为具体积分,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以创新实践书写乡村善治的时代答卷,我市先行先试,推动治理理念从“管人”向“育人”转变,治理方式从“管理”向“治理”升级,形成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乡村善治“东台路径”并向全国推广。聚焦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紧密型数字化医共体“东台模式”成为全国县级医改的标杆。

“我们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通产加销链条、推动农文旅融合。”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罗康表示,“在发挥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我市进一步集成服务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推动科技、改革、人才、金融、政策等要素向乡村集聚。”

留住乡风、乡韵、乡愁,让乡村从“一处美”延伸到“一片美”,从美丽颜值拓展到美好气质。38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同璀璨“星座”,在广袤大地上熠熠生辉。(沈东进 余闻 王智聪  王慧中 刘星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