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三次产业量质齐升 经济发展聚势蝶变-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新闻头条 > 正文

三次产业量质齐升 经济发展聚势蝶变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495     日期:2025-11-21 09:20:21
编者按历史见证辉煌的征程,时光镌刻前行的步伐。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东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大幅跃升,以过硬实绩扛起了“挑大梁”的东台担当。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即日起,本报推出“非凡‘十四五’ 东台新答卷”系列报道,集

编者按

历史见证辉煌的征程,时光镌刻前行的步伐。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东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大幅跃升,以过硬实绩扛起了“挑大梁”的东台担当。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即日起,本报推出“非凡‘十四五’ 东台新答卷”系列报道,集中展示东台“十四五”期间取得的发展成就,共同凝聚奋进“十五五”、谱写新篇章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在“十四五”规划行将收官之际,回望五年征程,令人振奋。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65亿元,同比增长6%,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跃升”良好态势。工业“硬支撑”、服务业“软实力”与农业“安全网”协同发力,推动我市连续三年获评省高质量发展优秀县市,全国百强县市综合实力排名跃升至第34位。

工业“压舱石”: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工业全口径开票销售1306.3亿元,同比增长11.3%;五大主导产业开票1120亿元,增长13.3%,占全市工业比重达8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增势尤为强劲,开票销售分别增长21%和30%,成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长极。

数据背后,是我市紧扣“五大主导产业”,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体系现代化升级的坚实步伐。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全市统筹推进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与未来产业布局,在壮大晶硅光伏、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的同时,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等新赛道。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智泰储能、青山特种合金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为工业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领胜城科技的成长轨迹,可谓在东企业的发展缩影。2021年,企业开票销售35.6亿元,同比增长25.74%;2024年开票销售突破75亿元,同比增长超50%;今年1至10月,开票销售达81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百亿大关。作为上市公司领益智造在国内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企业从最初租赁厂房边生产边建设发展至拥有5大厂区、万名员工,年产值从数亿元跃升至百亿规模,业务从精密零部件拓展至模组、新能源等多元领域。

“东台最懂你”的服务理念、“一企一策”的精准政策和快速响应机制,为企业聚焦主业、扩大投资提供了坚实保障。领胜城科技运营总监贾正红感慨道:“政府在税收、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加上本地完善的产业链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自2013年落户东台以来,集团不断加码投资,先后投资50亿元建设3C模组及新材料项目,1亿元打造高水平产业研究院。眼下,公司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正进行实操演练,将逐步应用于产线,推动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多项新兴技术进入量产阶段,将显著拉动销售增长。

全市经济总量有望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光伏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产业规模重返千亿级,经济开发区全省综合排名上升10位、进入全国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百强,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系列成就,印证了我市产业升级的成效。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5+2”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全部超千亿,“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梯度发展格局形成壮大。

服务业“催化剂”:智慧物流激活城乡经济

服务业是经济流动的“催化剂”。在高新区生活性物流园内,电商快递企业一片繁忙。天硕云仓两万平方米的仓储区内,80余个品牌商品整齐码放,工作人员手持扫码枪穿梭于货架间,实时更新的库存数据在大屏上跳动。本土电商重点企业咖妃电子的自动化分拣打包设备高效运转,现场主管侯丽华介绍:“今年‘双十一’预售首日发货量达3.2万单,全自动分拣机和智能打包流水线使效率提升3倍,分拣准确率达99.8%。”而在园区不远处的盐城南顺丰分拣中心,无人驾驶快递车与作业人员协同作业。该中心自今年7月底试运行以来,无人配送准时率达99%,综合运输效率提升40%。

总投资20亿元的市生活性物流园集电商服务、供应链综合、众创孵化等功能于一体,深度融入跨境云仓、保税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态。自今年4月份试运营以来,园区已有咖妃电商、坤鼎、顺丰、中通等11家电商快递企业入驻,带动就业400余人,运营面积超85%。

物流园的繁荣,是我市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的缩影。目前,全市形成“1+14+297”市镇村三级寄递网络,开发首批23个农村邮快件收发公益性岗位。自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发出农产品超1.5亿单、工业品超2.3亿单,助力电商销售额突破300亿元,东台西瓜、不锈钢五金制品、船舶救生设备等一批特色产品通过物流网络走向全国。“快递进村”模式获评全省首批“交邮社”典型项目。

而在互联网大厦跨境电商产业园,年轻创业者们正通过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将更多东台产品销往海外。近年来,我市依托“生活性物流园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公共海外仓”发展体系,探索创新跨境电商发展模式,不断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主体,加速本地企业扬帆“出海”、打开“商路”。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外贸进出口109.1亿元,同比增长3.1%,预计全年进出口150亿元、同比增长超10%,“十四五”累计外贸进出口610亿元,较“十三五”增长79%。

清晨,农家生鲜运往城市餐桌;日间,快递包裹送达千家万户;入夜,吾悦广场、金蟾·东亭里等商圈热闹非凡;假日,黄海森林、西溪古镇迎来八方游客……便捷繁荣的背后,是数据的有效支撑。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规上服务业营收突破千亿元,创成2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今年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9302万美元,同比增长159%,预计全年外资到账超1亿美元;“十四五”累计使用外资4亿美元,较“十三五”增长60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对外投资等指标均位居盐城前列。

农业“安全网”:科技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稳固基石。晚秋初冬,五烈镇东里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平稳穿梭,金灿灿的稻谷倾泻而出,空气中弥漫着新稻的清香。“经过改造后,路网通畅、沟渠配套,今年雨水多但排水及时,产量反而增加了。”种粮大户吴继维的感慨,道出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成效。

我市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粮食总产量连续10年超140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成为长三角中心区农业总产值唯一超1500亿元的城市。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6亿元,增加值195.2亿元,均跃居全省首位,获评全省2024年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争先进位县市。

在三仓镇嘉满仓公司的智能温室内,串收番茄依序转红,科技赋能下的现代农业令人惊叹。“番茄生长全程数字化管理,日均产量约3吨,年产值超3500万元。”生产技术总监车守飞介绍,公司采用椰糠基质栽培、环境智能调控等技术,构建“无土栽培—智能调控—生态管理”的完整科技链条,产品直供长三角高端市场。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超80%,建成5家省级智慧农业基地,西瓜新品种“三彩”“三笑”实现自有品种零突破。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10年“零增长”,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超96%和98%,成功创成国家绿色防控示范市。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从工业经济的“万亿跨越”到服务业的“智慧蝶变”,从农业的“稳产丰收”到城乡经济的“协同共进”,东台“十四五”的五年,是创新驱动的五年,是产业升级的五年,更是民生改善的五年。

面向“十五五”,东台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书写新辉煌。(​姚子燕 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