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中华的骄子——记抗日英烈卢秉枢
在梁垛老街的烟火气息里,一座民国风格的青砖小院静立百年——这里是抗日英烈卢秉枢的故居。斑驳的砖墙上,“卢秉枢烈士故居”的题字遒劲有力,那是原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的手迹。平日里,常有群众自发前来,在泛黄的遗像前驻足,在带着岁月温度的遗物间凝望,听讲解员讲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往事:一位出身书香门第的青年,如何从悬壶济世的医者成长为铁骨铮铮的外交官,最终在异国他乡的马尼拉,用生命诠释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
书香浸润:门风铸就家国情怀
1902年,卢秉枢出生于梁垛镇一个耕读传家的门第。父亲卢少芗是清末秀才,民国时期曾任东台县文献委员会主任,一生刚正不阿,尤重民族气节。东北三省沦陷时,他挥毫写下《勉枢儿》:“每到春回系远思,天涯芳草感离离;匈奴未灭家休念,正是男儿报国时。”这首诗如同一粒火种,埋进少年卢秉枢的心田。
自幼聪慧的卢秉枢六岁入私塾,十三岁研读医书,十五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张謇创办的南通中医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他勤奋刻苦,深得主任俞汝权赏识,得以在南通医院二楼专辟的“特别病室”独立坐诊。后赴上海远东医院行医,却在与进步人士的交往中逐渐找到了更广阔的人生方向——他与东台籍新闻先驱戈公振结下深厚友谊,1922年经戈公振引荐进入上海有正书局任校对,后挂牌行医,最终选择“弃医执笔”,成为《时报》特约记者,并主办《老百姓》《漫画》等进步刊物。那些针砭时弊的杂文,那些记录民间疾苦的文字,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更是家国情怀的凸显。
外交舞台:以笔为剑守护尊严
20世纪30年代初,卢秉枢的才华与担当被看见:他先后在铁道部正太铁路局任秘书、江苏省政府保卫委员会任总务科长。1934年春,因外交才能出众,他被国民政府外交部委派至菲律宾马尼拉中国领事馆任主事,兼任菲律宾中医学会顾问。在异国的土地上,他既是传播中医文化的使者,更是守护同胞权益的卫士。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日军战机与军舰的轰鸣声撕裂了马尼拉的天空,这座城市瞬间沦为战火中的孤岛。美国驻菲当局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中国领事馆却在此刻绷紧了神经——总领事杨光泩与卢秉枢等外交官迅速行动,与华侨各界紧密联络,一场关乎生死与尊严的应变拉开帷幕。
他们一边组织“战时服务队”,协助华侨疏散避难;一边争分夺秒保护国家机密与侨胞财产:将馆内重要公文、密件及爱国捐款存据、救国公债登记表分头带回住所销毁,避免落入敌手;更紧急处理了一批已在美国印制、即将运往国内的巨额钞票,阻止了可能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卢秉枢日夜奔走,在爱国侨胞中募集1200万菲币支援国内抗战,其中一笔经德国友人王安娜转交延安和八路军后方办事处的捐款,成为战时国际援助的珍贵见证。他们还为滞留菲律宾的犹太人签发赴华签证,助其逃离法西斯魔掌,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血火忠魂:不屈气节永耀史册
1941年12月底,马尼拉局势急转直下。卢秉枢的夫人邱天佑心急如焚,弟弟邱宗海两次开车来接姐夫姐姐避难。面对劝说,卢秉枢目光坚定:“身任主事之职,肩负国家护侨使命,岂有苟且偷生之理!”他挥毫写下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将生死置之度外。此前,美军驻菲统帅麦克阿瑟撤离时,特意在专机上为他预留座位,也被他婉拒——“未得国内命令,决不擅离职守”,这是外交官的誓言,更是中华儿女的脊梁。
1942年1月2日,日军攻入马尼拉。日本驻马尼拉副领事本原太次郎妄图威逼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杨光泩组织华侨成立亲日新“侨协”、承认汪伪政权,被严词拒绝。1月4日,包括卢秉枢在内的八位中国外交官被捕,羁押于菲律宾大学美术学院。3月中旬,日军得知华侨三年间向重庆政府捐献1200万菲币,竟勒令领事馆官员三个月内“代征”2400万菲币,八位勇士再次以沉默反抗。3月19日,他们被转移至圣地亚哥监狱水牢——潮湿的囚室里挤满抗日志士,污水没过脚踝,空气污浊得令人窒息。
日军的酷刑未能撼动他们的意志。4月17日下午1时30分,罪恶的枪声响起。八位外交官被秘密押至马尼拉市郊义山(公墓)东南洼地,面对挖好的土坑,他们毅然转身直面枪口,高呼:“我们的心永远为中华民族跳动!”日军慌忙从背后开枪扫射,烈士们相继倒下,残暴的宪兵又用刺刀疯狂捅刺。卢秉枢殉难时,年仅40岁。
1947年7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派专机迎回烈士忠骸,卢秉枢与卓还来等九位烈士合葬于南京菊花台,人称“九烈士墓”。1989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卢秉枢等九人为革命烈士。
永恒纪念:精神照亮后来之路
如今的卢秉枢烈士故居,正屋三间、东西厢房保存完好,2004年修复后成为江苏省、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及东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大厅里,烈士的遗物、手稿与历史照片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热血岁月。周巍峙题写的馆名苍劲有力,与门楣上“魂系中华”的匾额相映生辉——这不仅是一位外交官的传奇,更是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丰碑。
从悬壶济世的医者到铁骨铮铮的外交官,从上海弄堂里的进步青年到马尼拉监狱中的不屈战士,卢秉枢用一生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的故事穿过时光的长河,让我们触摸到那滚烫的家国情怀: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人愿意挺直脊梁,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总有人愿意燃烧生命,让后来者看见希望与光明。(整理陈咏山 朱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