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抗战时期粟裕在东台的三个春节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东台报业网

抗战时期粟裕在东台的三个春节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580     日期:2025-09-03 08:41:47
​王向东粟裕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1941年1月到1944年12月,粟裕率领新四军一师(1941年6月建立苏中军区),在以东台三仓为基本区的苏中地区,进行了顽强而卓有成效的抗日斗争。粟裕是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人,抗战期间


王向东

粟裕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1941年1月到1944年12月,粟裕率领新四军一师(1941年6月建立苏中军区),在以东台三仓为基本区的苏中地区,进行了顽强而卓有成效的抗日斗争。粟裕是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人,抗战期间有三个春节是在东台度过的。

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

1941年春节:朔风凛凛。粟裕在东台二女桥北繁忙地度过,刚刚组建的新四军一师师部高速运转,准备讨伐投降日寇的泰州李长江部。

1941年,农历辛巳年(蛇年)。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一。跟随粟裕从盐城到东台的测绘参谋秦叔瑾在日记中记载:“1月26日是除夕,这是我在外地过第一个春节,为留下1940年(庚辰)的行踪,标绘了1940年反摩擦经过路线图。1月27日朔风凛凛。未出大门,写了封信寄家中。”

1941年1月6日至14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16日,粟裕出席在盐城召开的中原局与华中总指挥部会议,讨论皖南事变以后的形势和对策。

1月17日,师长粟裕、政委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带领组建新四军一师师部的作战科科长吴肃、侦察科科长冯伯华、通讯科科长李景瑞、机要科科长俞侠、组织科科长刘文学、民运科科长姚力、机关指导员陈模、政治部秘书林平、供给部部长蔡良、锄奸保卫科科长周林、管理科科长刘德胜、组织干事季尼、宣传干事丁谷、作战参谋张宗仁、无线电中队长廖昌林、无线电二台台长廖辉、测绘参谋毛瑞洧、测绘员秦叔瑾、速记员楚青和罗伊、副官王家兴共24人从盐城出发,1月19日到达东台,在二女桥旁立即着手组建第一师师部。出发前,陈毅对粟裕说:“怎么样,人太少了吧?”粟裕回答:“好男不吃分家饭嘛!军长放心,哪里有群众、有敌人,哪里就有我们的发展。”

据后来担任侦察科长的严振衡《在粟裕身边的战斗岁月》一书中回忆:1940年12月9日凌晨,在皖南新四军教导总队担任教员的严振衡,和先行撤离的一千多人从云岭出发,突破国民党的防线,分成小批冲破日伪军层层严密封锁,和朱庭光、姚耐、张韵之、吴义琛、张西蕾六人,1941年1月19日黄昏前步行到了东台城内,刚到城中心的十字路口就遇上了一位穿军装骑马带着警卫员由东向西走来的首长。他看到这三男三女风尘仆仆的样子,立刻从马上下来,关切地问:“你们是从皖南来的吗?”这位首长就是新四军一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钟期光说:“师政治部就在东台城东关,你们可向东找组织部报到。”严振衡一行六人在东台城里东街边的一个民房里找到了新四军一师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符确坚同志。严振衡和朱庭光留在一师师部工作。

1941年1月19日晚,严振衡和朱庭光来到二女桥,那里有十余家民房,大路北边有一座不大的古庙,山门紧闭,东侧小门前站着一名哨兵,另一位穿着灰色军服的干部,正笑吟吟地站在门前向他们招手。他们快步迎上去,向他立正鞠了一躬。这位干部中等身材,宽宽的肩部,白净的脸庞,一双明亮和善的眼睛,不等来人开口就说道:“我是参谋处侦察科长冯伯华,刚才接到组织部电话,知道你们刚从皖南来,都是党员,分配到参谋处工作。我们非常欢迎!请到里面去谈。”

随即领着他们进了古庙的侧门,来到东厢房,东厢房用芦苇隔成三间。冯科长指着这一溜房屋说:“参谋处就在这里,北面一间是作战科,中间这一间是侦察科,靠门口的一间是通讯科,管理科住在桥东南小村里。”又指了指西面的一个洞门说:“这个门里是正院、前殿,正殿和西边的一溜房子住着粟裕师长、刘炎政委和机要科。”

二女桥破庙里的新四军一师师部,白天静悄悄的,空气显得很凝重。那时,副师长和参谋长都未任命。师部工作非常紧张,粟裕同志尤其忙碌,他每天都要抽空到各科走一趟,了解情况,布置工作,来去匆匆。脸上看不到半丝笑容,似乎总是在沉思着什么。

是的。1月17日,粟裕从盐城出发时,已经确切地知道国民党鲁苏皖边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在泰州率部叛国投敌,新四军军部任命粟裕为总指挥,率一、二、三旅讨伐李长江部。1941年春节期间,粟裕制定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三,粟裕与自盐城到达东台的陈毅研究作战方案。2月16日,粟裕率领第一师指挥机关冒雨开赴海安前线。2月18日黄昏,粟裕指挥第一师部队发起讨李战役,连克姜堰、石家埭、苏陈庄、塘湾等地,2月20日凌晨攻克泰州城,歼敌3000余人,并争取2个团反正。

1942年春节:雨雪交加。粟裕在东台弶港、三仓、安丰、四灶、唐洋等地惊险地度过。

1942年,农历壬午年(马年)。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一。

根据粟裕和严振衡回忆:1942年1月下旬,第五次丰利争夺战后,粟裕率领“前指”转移到第二分区三仓与弶港之间休整。当时正值农历年关,为了让大家过个愉快的春节,粟裕命令通知乘渔船在海上隐蔽活动的师直机关人员上岸与其会合。

那天大雪纷飞,天气很冷。黄昏得到情报,敌人在李堡、角斜等周围几条线上增兵。粟裕判断敌人第二天要发动对三仓地区的“合击”,决定敌进我进,立即命令师直机关三百多人紧急集合,向敌人来路富安、安丰方向行动。

第二天拂晓,粟裕和师直机关人员到了鲁家灶村。村北有条由西向东的小河,河南岸有一条通向安丰的小路,粟裕估计袭击三仓的敌人可能经过这条小路,立即下令部队赶快过河,不要在鲁家灶停留。但是渡船少,船也小,部队已经是人困马乏,有些同志嘀咕着要就地宿营。粟裕坚决地说:“不行!敌人‘扫荡’不光走大路,也会走小路,在河南边宿营不安全,一定要过河!”粟裕命令道:“冯科长,你赶快带侦察连把西南那个庄占上,掩护机关过河,随后带着这个连再撤过河来。”冯伯华科长立即带上侦察连跑步占领了那个庄子。机关刚过河,侦察连就同日寇的尖兵打响了战斗。冯科长看机关安全渡过了河,才带领侦察连边打边撤地过了河。

我军的行动被敌人发现,部队不能往西去了,只能从鲁家灶向北走,早饭也没吃,冒着雨雪一口气跑到四灶。到了中午,要过春节,炊事班买了肉和鸡准备慰劳大家。饭菜还没熟,又来了敌情。同志们一天一夜没吃没喝,部队停下来,想赶快把那半生不熟的饭吃了。这时监视组和民兵鸣枪、投手榴弹报警。日军分路、分梯次行动,前面的敌人过去了,后面的敌人又来了,已经和我们的警戒部队打上了,正向我军逼近。粟裕当即命令部队紧急集合,挑上饭菜掉头向南走。天气寒冷,老天沥沥拉拉地下着雨夹雪,路又湿又滑。

天黑时到达七灶,刚要休息吃饭,又得到情报,北面数里路又有敌情。粟裕决定继续南下,凌晨到达张家灶,有几百亩草田。进村后,发现这里刚被敌人袭击过,有我们牺牲的三个同志和被敌人打死的马。大家掩埋了烈士的遗体,并派侦察员去找当地群众了解情况。苏中行政公署上半夜曾住在这里,遭到敌人四路合击,行政公署转移了,烈士遗体和死马还未处理。粟裕立即派出侦察员向唐家洋等几个方向警戒,并命令部队抓紧时间休息吃饭,随时准备行动。

一会儿,到唐家洋的侦察员跑回来报告:唐家洋有鬼子,鬼子的指挥官正在打麦场上集合队伍训话。鬼子抢了许多东西,一部分鬼子和伪军押着老百姓用独轮车推着,用毛驴驮着,把抢来的东西往李堡运。

粟裕听了汇报,沉思了一下,说:“通知机关、部队赶快集合,立即行动!”并让冯伯华科长留下一个侦察小组,隐蔽在张家灶附近,看看敌人有什么动静。

部队又出发了,由张家灶向南行进,越过海安到丁家所的公路。过公路时,粟裕带着严振衡和作战科的邢纪刚参谋跑到了尖兵组。严振衡用黑布把手电筒蒙上,当中留一个小口照路。上了公路,粟裕就蹲下来,打着小手电筒照射路面和公路两旁,一面照,一面仔细观察,突然叫道:“严振衡,找根棍子来!”参谋邢纪刚随手折了根树棍递给他。原来发现路边有一堆人粪,粟裕用树棍去挑,天很冷,粪的表面虽已冷却了,可是外面的一层皮一挑破,里面还是软的。粟裕说:“这是鬼子刚拉的,里面还有热气。你们看,这路上还有很多的皮鞋印呀,说明敌人刚过去不久,说不定后边还有敌人跟进。我们要抓紧这一空隙,命令部队跑步通过,两边要加强警戒!不过要注意,敌人如未发现我们,就不要随便开枪。”先头部队带着机关开始跑步通过公路。粟裕站在路边向远处瞭望。这时从西边海安方向射来对对强烈的汽车光柱,是日军增兵李堡的汽车队。粟裕命令道:“别跑,就地卧倒!不许动!”警戒部队和警卫连、侦察连都作好了应急准备。敌人的汽车一辆接一辆开过来,一共八辆。待敌人通过后,机关马上跑步越过公路,直插海安到丁家所之间的大河渡口,机关部队迅速渡过河,在拂晓前到达了汤家园。

粟裕带领一师机关三百多人,经过两天两夜的紧张行动,行程100多公里,虽然饥寒交迫,但是同志们非常高兴,准备吃饭、睡觉。傍晚,隐蔽在张家灶附近的侦察小组跑回来报告说:“部队刚离开张家灶不久,敌人就杀了个‘回马枪’,又四路合击张家灶。要不是首长及时率领部队转移,那可就糟了。”

1942年的春节,粟裕就是这样冒着雨雪严寒,领导着新四军一师机关三百多人在同敌人兜圈子中度过的。

1944年春节:残雪融尽。粟裕在东台三仓河组织召开苏中区党委第五届扩大会议和团以上干部作战会议,研究部署了车桥战役。

1944年,农历甲申年(猴年)。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除夕;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

新四军江南部队奉命北移途经东台时合影留念(新四军纪念馆提供)

管文蔚的记忆中是这样的:冬去春来。1944年的早春,苏中大地上残雪融尽,田野里又长出嫩绿的麦苗。反“清乡”的胜利,带来了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广大军民的情绪高涨,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更强了。为了迎接大反攻的形势更快到来,苏中区党委研究决定春节前后召开第五届区党委扩大会议,地点在三仓河。

三仓河是我苏中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形势已相当稳定。此时,家家户户正忙着蒸年糕,扎花灯,杀猪宰羊,热热闹闹。几个分区的党政军负责同志来到区党委驻地,个个眉宇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兴奋的神色。

开国上将叶飞是这样回忆“三仓河会议”的:1944年春节前后,敌后抗日根据地苏中地区在驻地东台县三仓河召开苏中区党委扩大会议。到会的各分区、地委和各旅的负责人和苏中区党委负责同志一起,一面就着木炭盆取暖,一面讨论形势和任务、安排新的一年的工作。

“今年消灭希特勒,明年打败小日本”的响亮口号传遍各地。但斗争仍然是很艰苦的,苏中抗日根据地敌寇军事力量仍很强大,各个分区被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改变,领导机关经常处于游动状态。由于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训练干部和训练部队、发展生产都很不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迎接大反攻的到来,参加党委扩大会的同志经过分析,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新的战役,以改变当前的局面。取得这次战役胜利的条件是具备的:反“清乡”、反“清剿”斗争的胜利,使军民斗志高昂;主力地方化以后,部队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斗争中又发展了一批仅次于主力团战斗力的县独立团;通过集中的冬季练兵,部队的战术、技术都有了新的提高。同时,政治工作也发挥了威力,部队开展了群众性的拥干爱兵运动,士气更加旺盛。新的战役会选择在哪里呢?会议经过分析和比较,一致同意发起车桥战役。因为粟裕同志要继续主持会议,决定由叶飞负责指挥这一战役。

1944年3月5日至7日,粟裕负责战役的全面组织指挥,叶飞负责战场指挥,进行了著名的车桥战役。

本文参考资料:《粟裕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叶飞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管文蔚回忆录续篇》(人民出版社)、《在粟裕身边的战斗岁月——老侦察科长严正衡的回忆》(中央文献出版社)、《战地日记》(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