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山行记
经过两天的休整,又看了一场燃情四射的苏超球赛,身上的疲惫和酸痛几乎一扫而空。此时再来回味国庆假期的皖南铁匠山徒步之旅——瀑布与乱石相伴,快乐与挑战交织,不啻是一场超脱平常的治愈之行。
铁匠山地处安徽省宁国市,系天目山余脉,最高海拔1288米,以高山草甸和冲天瀑布吸引游人。传说因明朝时期官府召集铁匠在此铸铁炼剑而得名,素有“小武功山”之称。
徒步之前,以为区区一千多米的海拔不足为惧,便未做攻略,与好友相约随户外团队贸然进发。
从山脚下的缓坡慢慢上行尚觉轻松,一入狭窄难行的羊肠小道,方知行路之艰。山石嶙峋,湿滑曲折,只得战战兢兢,伸手探脚。有些罕有人至的山石上长满苔藓,厚如绿毯。一位青葱少年试图攀爬苔石,终因太滑而在众人的惊叹声中退下阵来。沿途瀑布飞泻,或粗或细,声如万马奔腾,又如虎啸龙吟;时而似众鸟欢鸣,时而若珠落玉盘,为这艰难行程奏响一路乐章。很想坐到水中大石上歇脚嬉水,却怕滑倒,只好多看几眼,恋恋而去。如此山高水险,或拄杖助力而行,或丢杖抓藤攀援,或相互拉扯扶持,几经平坦波折、停息补给,终登顶峰。
转过山顶,翻过树木丛林,一幅梦幻景象便呈现在眼前。墨蓝天幕下,白云镶着金边,山峦起伏,草甸茵茵。远山含黛,层峦叠翠;近树参天,枝柯交错,宛如梵高笔下的深邃画卷,神秘浩瀚,静默磅礴,时空仿佛在此凝固。自己像闯入神圣殿堂的不速客,几乎不敢粗气呼吸或高声语,唯恐惊动天上人。天堂与人间,似乎只有一线之隔。面对如此胜景,顿觉所有艰辛都值得——跋山涉水,原为奔赴这涤荡胸中垒块的天堂之境。
继续前行,闯入一片芦苇荡,心底受到猝不及防的撞击,不知所以。对芦苇总有一种偏执的爱,觉得秋风中摇曳的芦花之美甚至胜过烂漫春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居易《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扑面而来。芦苇萋萋,即使秋行夏令温度偏高,秋之意境已烘然而出,恰似“寒山碧水映明霞,秋风萧瑟荡芦花”。秋风轻拂,芦花轻摇,行走在其间,仿佛被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花茂密连绵,随风起伏,接天连陌——有的如繁花盛放,有的似素手相招,有的若穗子低垂……谁能抵得住这样朴素、安静、沉着的美!
芦苇丛中,间或点缀着亮黄的小野花、紫色的串串草、白茸茸的蒲公英、亮晶晶的红豆,还有红花开尽而生的珍珠样的小蓝果。狗尾巴草“绒尾长茎风里摇”,小蜜蜂专心采蜜,不为行人所扰。
上山复下山,沿苍龙盘旋般的山脊,翻过几个山头,终于下得山来。好似从九重天返回凡尘,回到车来车往的烟火人间。
此番铁匠山之行,让我深深领悟:不可轻视任何一座山,不可藐视任何一条河。每次徒步都当常怀敬畏之心、朝圣之情,做好充分准备。否则,现实会让你跌跌撞撞,狼狈不堪。
和一众同学好友远离尘嚣,拥抱山川。一路天朗气清,时而行经怪石飞瀑,时而攀登上岗,跨越溪流,穿行于修竹茂林,攀爬于幽谷悬崖。或作笑谈,或牵手相援,或坐地栖息,虽步履维艰却不觉劳顿之苦。同窗数载,别后重逢,情谊如昔。在山水相依间,我们一起找寻内心的宁静与升华。
经年以后,唯愿你我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张子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