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站直了!别坐下-东台报业网

站直了!别坐下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316     日期:2025-11-03 08:13:34
1970年至1972年,我读初中的两年半时光里,每到开学,便是我最难熬的日子。那时我家境贫寒,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困难户。两间简陋的“丁头府”里挤着十口人,姐弟八个,我排行老五。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母亲因常年饮食不规律落下胃病,家里年年都是超支户。即便在这样的境况下,父亲始终坚守两

1970年至1972年,我读初中的两年半时光里,每到开学,便是我最难熬的日子。那时我家境贫寒,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困难户。两间简陋的“丁头府”里挤着十口人,姐弟八个,我排行老五。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母亲因常年饮食不规律落下胃病,家里年年都是超支户。

即便在这样的境况下,父亲始终坚守两个信念:一是再穷也要治病,二是再难也要读书。

初一开学报名,第一件事就是交学费和书费。我知道父亲脾气急,不敢开口,便去求母亲。可母亲不掌家,也知家里没有钱,爱莫能助。最后,我只好空着手去了学校。

没有交书费,自然领不到课本。那些日子里,上课时我总要伸着脖子,悄悄和同桌合看一本书。好在我的成绩还不错,时常通过给同学辅导作业换来蹭书的机会。

老师催缴书费,我硬着头皮回家传达,换来的总是父亲那句:“有钱能不给你吗?”声音里满是无奈。

后来,班主任想了个办法——让没交费的学生站起来表态。每次站起来的学生里,总少不了我。渐渐地,有的同学交上了钱,有的索性辍学回家,只有我依然每天准时到校,虽然书费始终没有着落。

又拖了些日子,班里没交费的只剩了我一个。一天,班主任让我站起来,语气里透着焦急:“就剩你了,到底什么时候能把书费交上?”我低着头小声说:“家里在想办法……”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老师厉声道:“站直了,别坐下!以后你就站着上课!”教室里静得可怕,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我身上。那一刻,我恨不得钻进地缝里。

“站长”这个外号很快在班里传开。委屈和羞耻让我萌生了退学的念头。第二天,我偷偷跟着辍学的同伴去挑猪草。手里的镰刀很沉,心里更沉——既想念课堂,又害怕面对那些目光。

中午回家,父亲察觉到不对劲,追问之下得知我逃学了,顿时火冒三丈。他抽出竹枝狠狠打在我身上:“我让你逃学!”母亲在一旁抹泪。打完了,父亲声音发抖地说:“没钱也要去!你去告诉老师,账先记着,我迟早会还!”

那顿打让我疼在身上,却更让我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下午,我揉着哭肿的眼睛回到学校。万幸的是,慈父般的杨吟来校长了解到我的情况,不仅批评了班主任的做法,还悄悄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两块多钱,替我垫上了书费。就是这两块多钱,让我重新拾起了几乎破碎的尊严。那年除夕前,父亲卖猪后第一件事就是登门还钱,那份感激之情,至今难忘。父亲用行动把“守信”二字刻进了我的心里。

这样的艰辛不仅是我一个人的经历。为了这个家,大姐二姐小学毕业就辍学,大哥二哥初中没读完就回家务农。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换来了我读高中的机会。

高中生活同样清苦。学费常靠已出嫁的姐姐接济,每次接过她塞来的钱,我都攥得手心发潮,心里既酸楚又温暖。

1974年高中毕业后,我回乡务农。那时我身材瘦小,连续两年参军都因体重不达标落选。我跟着乡亲们干各种农活,肩膀磨破、鼻子流血也咬牙坚持,只想为家里多分担一些。

1977年恢复高考时,有同学邀我一起复习,父亲也劝我试试。但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姐姐们已出嫁,父母体弱,哥哥在外学徒,弟妹还在读书,我怎能再给家里添负担?

看着同学们背着行囊奔赴校园,我心里满是羡慕,但从不怨天尤人。我把“勤能补拙”当作座右铭,把当年老师那句“站直了,别坐下”当作鞭策。

工作后,无论多忙多累,我从未停止学习。夜深人静时,台灯下就是我的小天地。凭着这股劲头,我先后取得了中专、大专和本科文凭。这三张文凭在别人眼里或许不算什么,但在我心里,它们无比珍贵——不仅弥补了我未能参加高考的遗憾,告慰了父母望子成龙的苦心,更让我获得了直面人生挑战“不低头、不认输”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