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高邮 他一口气撂倒三个鬼子兵
1941年4月,唐洋二总村15岁的周竹林,因父母早逝,家徒四壁,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毅然选择到当时村里的二总庙报名参加了新四军。
刚入伍时,因年龄太小,他被分配到新四军一师师部,主要负责打扫卫生,以及为粟裕师长打饭端菜。粟裕亲切地叫他“周小鬼”。到了1942年,周竹林见自己还没被派到连队,心里有些不乐意。他想:我来当兵就是为了打鬼子,整天扫地端菜算哪门子兵呀?于是他主动向首长申请下连队。首长十分理解他的心情,批准了他的请求,把他分在新四军1师1团2连1班当战士。
当时,高邮城的日军经常下乡“扫荡”,新四军前脚刚走,敌人后脚就来了。眼看麦收季节将至,为了防止粮食被抢,高邮老百姓都盼望新四军能够尽早拿下高邮城,赶走日伪军。周竹林所在一团团长李仁邦经过深思熟虑,仔细研究攻城策略后,认为我军力量和弹药仍显不足,便向师部汇报了这一情况。师部决定请2分区派出一个团配合1团攻城,另调一个团阻击日军增援。
1943年4月底,麦子渐黄,敌人虎视眈眈,新四军也正紧张筹备攻城。经侦察,高邮城内共有日军11人、伪军300余人。周竹林所在连队负责攻打东门。连长作战经验丰富,率领战士们先是一阵猛打猛冲,剪断铁丝网,越过堑壕,迅速逼近敌人碉堡。日军见火力阻挡不住,便冲出碉堡,与战士们展开巷战。
十几个鬼子包围了周竹林所在班,战士们迅速分成三人小组迎敌,与扑上来的鬼子展开了肉搏战。年仅17岁的周竹林个子高大,身高一米九,力气也足。第一个鬼子迎面扑来,钢盔、帽垂、狰狞的脸越来越近。周竹林心想:我反正孤儿一个,死也不怕,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但他清楚,打鬼子不能硬拼,得讲战术。鬼子端刺刀猛刺过来,周竹林利用身高优势,用刺刀死死压住对方。僵持数秒后,他猛地将敌人刺刀摁到下面,顺势向前一刺,正中鬼子腹部,结果了第一个敌人。
第二个鬼子紧接着扑上来,周竹林稳住心神,紧盯着对方刺刀的动向,丝毫不敢懈怠,汗如雨下。这个鬼子性子急,本想一举拿下对手,却发现遇上了硬茬,渐渐焦躁起来。趁其稍一分神,周竹林猛地抽出刺刀,快速对准他的胸膛,第二个鬼子也应声倒下。
这时,第三个鬼子又冲了上来。连续拼杀两人,周竹林的体力消耗极大,再硬拼下去胜负难料。战斗打响前,每名战士只配发12发子弹,他特意留了一发以备不时之需。眼见第三个敌人逼近,周竹林不再恋战,果断扣动扳机——“啪”!子弹穿胸而过,第三个鬼子应声倒地。
在周竹林和战友们的英勇奋战下,高邮城的11名日军中9人被歼灭、2人被俘。我军趁势向城内伪军喊话劝降,伪军见日军全军覆没,纷纷举手投降。高邮城宣告解放。
战斗结束后,“周竹林一人拼杀三个鬼子”的事迹传遍全团,他很快成了1师的新闻人物。因表现积极,刚满17岁的周竹林火线入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团党委号召全团战士向他学习,师部给他记特等功一次——这也是周竹林入伍后的第一个特等功。
很快,粟裕师长也得知了周竹林的英雄事迹,立即命令一团团长李仁邦:“把周小鬼调过来!”于是,周竹林重返粟裕身边,成了他的警卫员,并担任警卫排长。
此后,他先后担任粟裕将军警卫排长、某部连长,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百余场战斗,荣立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五次,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及华东地区野战军“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1955年,周竹林服从组织安排退伍回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把荣誉封存,从不居功自傲,晚年仍居住在两间小瓦房内。2022年6月,周竹林与世长辞。
这位从战火中走出的英雄,用97年的人生诠释了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徐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