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东台二胡艺术溯源-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印象 > 正文

东台二胡艺术溯源

来源:未知     点击数:5984     日期:2013-11-29 14:55:38
‍    东台二胡历史久远。    明清时期的东台,不管城里还是城郊,集镇还是农村,三村五舍都有丝弦琴友和半工(农)半艺的民乐班子,二胡则是民乐班的主要乐器,爱好者一般都是从学习二胡开始的。清末民初,居住在东台城里码头上的周松权等一批民间艺人,组建了东台昆剧团,一把丝弦一帮腔地在东


    东台二胡历史久远。

    明清时期的东台,不管城里还是城郊,集镇还是农村,三村五舍都有丝弦琴友和半工(农)半艺的民乐班子,二胡则是民乐班的主要乐器,爱好者一般都是从学习二胡开始的。清末民初,居住在东台城里码头上的周松权等一批民间艺人,组建了东台昆剧团,一把丝弦一帮腔地在东台城乡及周边地区巡回演出《苏武牧羊》等传统曲目,同时培育出了一批二胡及民间器乐的爱好者,周松权长孙、当代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先生少年时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潜移默化地吸收着中华民俗文化,走上音乐工作者之路。当时的东台城乡春晨夏晚,听琴人比比皆是。学琴人老中有青,男中有女,竹筒蒙上牛皮纸,两根弦一把手,吱呀吱呀的都拉起来,城乡的剃头店、餐馆、小什货铺里、墙头上通常都挂着一二把“嗡子”(二胡的俗称),不管熟人生人,来的人有兴致都可以取下来拉上一曲,自娱自乐,既吸引顾客,又自我陶醉。有时还有伴着唱小曲、黄梅戏、扬剧、淮剧、京剧,甚至连婚庆喜事的、过年上门讨要喜钱的也带上一把二胡,边拉边走,挨门过户,主人听着琴声,评论几句好丑,照例给付赏钱。街头巷尾,从早到晚,此起彼伏,处处听到二胡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东台城里一个卞老道士和一个老剃头匠杨昆从上海买了两把二胡,拉起来的声音好听多了,大家都围聚到他们身旁,听着小曲,伴着歌声,时间一长,纷纷拜师向他俩学习拉二胡,到上海买好二胡,二胡的技艺普遍也得到了提高。二胡演奏者相对集中的地方,地名被称为丝弦巷、胡子墩。

    东台二胡之所以能广泛流传,其根本原因是二胡易学派用。东台里下河地区及范公堤一带,过去盛行灯会、庙会、会船、乡集、祭祀等一系列民间文艺活动,民乐班、锣鼓棚、道士、“禄书”又以文武场参与其中,武场锣鼓喧天,文场吹拉弹唱,丝弦乐又以二胡领先,热闹非凡。由于民间活动甚多,因此也就哺育出一大批民间二胡演奏高手,仅溱湖一带先后就有沈霞章、宋开山、刘裕富、孙银焕、大玉宝、徐伯昇、张明亮、王维银、徐吉祥、周寿之、高进福、汤建荃等老一辈二胡高手,他们不仅演奏功夫好,而且都有自己拿手的“保留”节目,并带有一批高水准的二胡弟子。

    东台地区二胡的发展传承,离不开二胡老师(师傅)的言传身教。解放后,东台地区二胡教学,首推东台中学的乔桂馥老师,乔桂馥老师五十年代毕业于南京师范学校,在校苦练二胡,得到闵季骞教授的赏识和悉心指导,来东台后,经他施教的学生有胡润农、沈尔瑞、吴怀元、周维、杭笑春等十多名,乔桂馥堪称东台二胡教学的拓荒者。

    七十年代,东台的“小红花”在本地区颇有盛名,乔桂馥老师在“小红花”开设了二胡培训班,人数达五十余人,在台城形成了学习二胡的热潮,颇具规模。这个班的宋晓妹、周维、余惠生、杭笑春、常晓静等人,先后都考取了音乐艺术院校,在全国及省各级比赛中获过奖,在江苏及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东台二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胡老师徐春荣,1973年为南艺教授顾雪珍在东台演出伴奏《众手浇开幸福花》、《拔根芦柴花》、《杨柳青》等民歌曲目。东台文工团演出的《洪湖赤卫队》、《于无声处》、《报童之歌》、《选良种》等50多个节目曾六次参加江苏省会演、调演,中国唱片公司为《陈毅同志在盐城》、《选良种》两个节目灌制了唱片,在全国发行。

    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是东台二胡教学最活跃、最鼎盛的时期,市文化馆和市少年宫都先后办起了二胡培训班,对少儿二胡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台城出现了一个二胡教学群体,前后有二胡老师20多名,学生近千人,他们推动了东台地区少儿二胡的普及与提高。

    东台二胡得以蓬勃开展,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群众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如火如荼。文化教育主管部门、媒体、单位、团体都给予较大的关心和支持,近十年时间,东台已举办七届少儿器乐比赛,参赛选手多达150多名,各地的东台学子先后在北京、南京、盐城、东台举办6场二胡独奏音乐会。我国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马友德、闵惠芬专程到东台开设讲座及演奏,促进少儿二胡水平的提高。

    在各级器乐比赛中,东台二胡选手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大奖50多人次。江苏省少儿艺术节已举办五届,届届都有东台少儿二胡选手参赛并获金奖或一等奖。东台少儿二胡还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等外国艺术家进行交流演出,还有不少演员赴新加坡、台湾等地区演出,显示了东台二胡的实力和水平。(程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