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家-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印象 > 正文

来源:未知     点击数:2473     日期:2015-06-29 10:09:14
家是一个温馨甜蜜的字眼;家是回归天性乐享天伦的地方;家是修身养性培德育智的摇篮;家是代代相传的薪火。儿时的家就是父母生活的地方。从牙牙学语,家的气氛就开始浓烈,从小学到中学,这个家每晚就多了一盏学写字、学算术、学知识的灯火。早晨天刚亮,厨房间就响起锅碗勺声,这是父母一天忙碌的开始

家是一个温馨甜蜜的字眼;家是回归天性乐享天伦的地方;家是修身养性培德育智的摇篮;家是代代相传的薪火。

儿时的家就是父母生活的地方。从牙牙学语,家的气氛就开始浓烈,从小学到中学,这个家每晚就多了一盏学写字、学算术、学知识的灯火。早晨天刚亮,厨房间就响起锅碗勺声,这是父母一天忙碌的开始,不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没有一个休息的时间,没有停息的时刻。回来晚了就会听到父母站在家门前的叫喊声,这一叫喊声在村里村外回荡着,听到这叫喊声,小伙伴们扔下热闹的游戏,轰然解散,从村里村外不同的方向奔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家。

年青时没有一个安定的家。外出上学学生集体宿舍就算是家;参军后“哪里需要哪安家,哪里艰苦哪安家”;找工作时实习单位就算是家,陌生城市某地下室、某出租房就算是家,居无定所,人到哪里,哪儿便算家。这时的家成了父母关心的焦点,无时无刻都在催促着:“什么时候成家?”

结婚后,小两口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这时家的称呼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父母的家叫老家,小两口的居所称之为“小家”。老家也便成了回忆的重点,生活的思念纽带。

年老退休后,不少人儿女生活的地方就是家。年老体弱、赋闲在家,不少人离开老家投入小家,不少父母又在重复着中年时的生活,为家发挥着“余热”。天还没亮就起床烧水煮早饭,等大家都起床了,然后甜滋滋地站在一边看着儿孙们吃饱喝足后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留下一桌的碗筷和一片沉寂。忙过早餐后,开始盘算着中餐和晚餐,菜市场的采购人群中又多了一对白发老人,幼儿园、小学门前接孩子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说外地话的老人,小区花园里又多了一位推着婴儿车的老人。傍晚时分,他们早早地做好一桌丰盛的菜肴等待着儿女下班。吃完晚饭,一家人欢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看着电视享受着温馨的天伦之乐。又一阵锅碗洗涤后,将一天的时间和忙碌一齐收进碗柜。但也有许多父母为眷念一路走来生生不息的老地方,仍然坚持守着老家,成为“留守老人”或“空巢老人”。他们虽然体态柔弱步履蹒跚,但还顽强操持家务,忙碌地走在人生的最后“一里路”上。只要父母在,老家就永远在,小家就像一只飞在天空的风筝,无论你飞多高、走多远,总有一根线在老家牵挂着。父母中只要有任何一位在,无论你离家时间多长,无论你离家距离多远,都剪不断对家的思念。每年一些特殊的节日,子女们总会顶风冒雨,千里迢迢如约而至,这就是老家的无穷凝聚力。这时家中的灯特别亮,欢声笑语特别响……短暂的团聚诠释了老家的非凡魅力,从儿女们离家的时刻开始,父母们又在准备着下一年一大家子新的团聚……

家就这样开枝散叶地充满着勃勃生机,在历史的长河中滚滚向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巴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