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西瓜老王”:在共同致富路上绽放人生光彩-东台报业网

“西瓜老王”:在共同致富路上绽放人生光彩

来源:未知     点击数:1301     日期:2021-10-20 09:37:42
“中国好人”王卫民,一位跨越千山万水在东耀扶贫路上创出不凡业绩的东台农民。30多年来,他矢志不渝钻研西瓜种植技术,无偿带领200多名群众共同致富。古稀之年,他不辞辛劳从黄海之滨远赴渭北高原,担任陕西省耀州区马咀村西瓜产业扶贫基地技术顾问,日夜劳作躬耕大棚11个月,先后带出40多个


“中国好人”王卫民,一位跨越千山万水在东耀扶贫路上创出不凡业绩的东台农民。30多年来,他矢志不渝钻研西瓜种植技术,无偿带领200多名群众共同致富。古稀之年,他不辞辛劳从黄海之滨远赴渭北高原,担任陕西省耀州区马咀村西瓜产业扶贫基地技术顾问,日夜劳作躬耕大棚11个月,先后带出40多个徒弟,让东台西瓜成功落户耀州,把东台“甜蛋蛋”变成耀州的“钱串串”,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西瓜老王”。

10月17日, “美德之光” ——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仪式隆重举行,王卫民荣获道德模范提名奖,普通老农的人生传奇绽放熠熠生辉的道德光芒。

善学肯干先致富 倾囊相授传富经

1992年12月,王卫民所在的镇属集体企业倒闭,他看准西瓜行情,回农村承包土地种植。坚持白天干活,晚上学习钻研,干中学、学中干,很快成为享誉一方的“土专家”。他自费到北京市昌平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参观,“偷师”带回八、九成的技术。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摸索出了滴灌管子的安装,让市镇农业技术人员吃惊不已。

王卫民自家每年种植的大棚西瓜纯收入保持在20万元左右,他技术好、心肠热,无论是同村村民,还是慕名而来的群众,他都无偿传授,主动当好致富路上的领头人。三仓镇兰址村西瓜种植大户梅德钟是王卫民“一带一”的西瓜种植户之一,跟着王卫民学习10多年。近年来,他每年种植西瓜20亩以上,亩产可达8000斤,每年纯收入也达到20多万元。像梅德钟这样的西瓜种植户,王卫民总共带领了20多位,而他们又把从老王那学到的农业技术毫无保留传授给周边200多名群众,带领他们共同致富。

古稀老人带新徒 千里送富马咀村

2018年10月,东台和耀州协作扶贫项目——西瓜产业扶贫基地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急需技术人才全程指导,时年69岁的王卫民主动担起重任,赶赴1300公里之外的陕西省耀州区马咀村。

王卫民带着9个西瓜新品种和一个甜瓜新品种,在距离村子好几里的一处山坡上建起了西瓜产业扶贫基地。身边是5个日光温室大棚,肩上是马咀村村民产业脱贫的希冀,心里是“不富马咀誓不还”的“军令状”。他不顾年老体弱,克服早晚温差、饮食差异,吃住在大棚基地,从中选出适应性最好的小兰、8424、美都、黑晶等4个品种推广、培植。早上一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往瓜田里跑,查看瓜苗长势、温湿度情况。工人来上班时,他已经把5个大棚巡了个遍。“大中午,我在房间里找不到他,就一个个大棚挨着喊老王,总能在某个大棚里找到。”耀州区果业局副局长郝东京说。

冬春季节的晚上,寒风凛冽,王卫民每三个小时起床一次,去大棚里查看温度等情况。瓜苗移栽、整枝吊蔓、人工授粉等每一个关键技术环节,他带着当地农民一起干,毫无保留地传授种瓜技术。条件艰苦,加上日夜操劳,老王的血压又高了,降压药吃了双倍,人比刚来的时候瘦了10斤。害怕家里人担心,老王与老伴、子女聊天时,总是报喜不报忧,向市农业农村局领导报告进展时,除了谈瓜还是谈瓜,生活上的困难、身体不舒服,只字不提。

吃住在异乡大棚整整11个月,王卫民只去过一次耀州城,还是为了挑选西瓜防晒网。2019年6月,在东台·耀州扶贫协作西瓜开园仪式上,他量身定制的西瓜产量高,口感好,1公斤卖15元还供不应求。王卫民扎根耀州一线扶贫,前后带出40多个徒弟,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热心扶贫结硕果 奉献人生最精彩

2019年7月,王卫民回到东台。可他仍然惦记着耀州的西瓜种植产业,当地群众向他请教,他随时通过视频解答。耀州农民郑小军就是在他指导下,承包了3个大棚种植东台西瓜,年收入达10万元。王卫民自费去石柱镇两次,指导该镇建设了30多个大棚,并因地制宜创造大田套种模式。以石柱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种植东台西瓜500亩,产量达1750吨,为当地农民增收2625万元。

新冠疫情来袭,王卫民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加三仓镇新兴村党员志愿服务队。他说:“疫情当前,使命在肩,我们党员不能退,也不会退。”他穿起红马甲、佩戴党徽,和年轻志愿者挨家挨户发放防护用品,讲解防护知识。他每天常驻村口卡点,排查登记来往车辆人员。还加入市农技专家志愿服务组,24小时线上线下提供技术指导,积极引导西瓜大户有序下田、错时下地、分散干活,避免人员聚集,做到疫情防控、农业生产两不误。(张一峰 丁然 孟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