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耀:科技为笔绘就种粮新丰景
在时堰镇的广袤田野间,无人植保机在空中穿梭作业,无人驾驶辅助拖拉机在田垄上有序行进。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位从城市回归乡村的“新农人”——凌晨耀,他以科技为笔、田野为纸,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2013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凌晨耀,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与梦想,毅然告别城市生活,立志要用科技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便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创办了金秋家庭农场。创业初期,土地流转、资金投入、技术应用等问题接踵而至,凌晨耀感慨道:“最初的时候,农场在植保施肥等方面主要靠人工,效率低、成本高。但我坚信科技的力量,决心要用新技术、新设备改变现状。”
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懈努力,凌晨耀开启了科技赋能农业转型之路。在科技增产提质上,他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控”。积极推广机插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新技术,制订绿色生产操作规程;运用螟蛾诱集器、赤眼蜂释放等绿色防控技术,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生产的稻米更是取得了A级绿色食品证书。如今,金秋家庭农场里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无人植保机、智能烘干机、无人驾驶辅助拖拉机等设备的投入使用,让农业生产实现了从“人力”到“智能”的跨越。“用机械代替人工后,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效果也比人工更好。”凌晨耀自豪地介绍道。
除了专注自身农场发展,凌晨耀还担任“农民田间学校”讲师,每年举办10多场技术讲座,毫无保留地将新技术传授给周边农户。他创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成立东台市绿天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周边54户农户,为大家提供农用物资代购、农机作业和粮食烘干等服务,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金秋家庭农场已颇具规模,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亩扩大到如今的2800多亩,年产粮近300万公斤。凌晨耀也收获了“东台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盐城市十佳种粮大户”等称号。面对成绩,凌晨耀并未满足,他表示:“国家对粮食生产越来越重视,这让我们种粮的积极性更高。未来,我们将不断整合资源,挖潜增效,加强品牌创建,走农业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的新路子,为粮食生产再作新贡献。”
“未来我想建设智慧农场,让年轻人看到,种田也可以很‘酷’。”凌晨耀对未来充满期待。他不仅让科技在田野上生根发芽,更带动了一方农户共同致富,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故事仍在继续,而现代农业的新画卷也将在像他一样众多“新农人”的努力下,描绘得更加绚丽多彩。(王智聪 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