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东台烙画传承人杨志龙:以火为墨烙千年 职教育人传匠心-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综合 > 正文

东台烙画传承人杨志龙:以火为墨烙千年 职教育人传匠心

来源:未知     点击数:404     日期:2025-07-05 08:48:20
你可曾想过,热烈的火焰也能化作温柔笔触。在东台有这样一位手艺人,他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木板、葫芦上勾勒出深浅不一的棕褐色痕迹,一幅幅跃动着精灵的烙画作品在指尖悄然呈现。他是东台烙画与葫芦画的传承人杨志龙,一位在非遗传承之路上执着前行的职业学校教师。东台烙画的渊源历史悠久

你可曾想过,热烈的火焰也能化作温柔笔触。

在东台有这样一位手艺人,他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木板、葫芦上勾勒出深浅不一的棕褐色痕迹,一幅幅跃动着精灵的烙画作品在指尖悄然呈现。

他是东台烙画与葫芦画的传承人杨志龙,一位在非遗传承之路上执着前行的职业学校教师。

东台烙画的渊源历史悠久。作为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盐业重镇,东台西溪犁木街上的木匠们用烧红的铁钎在木器上烫刻花鸟鱼虫、梅兰竹菊,无意间孕育了烙画的雏形。受南北文化交融影响,东台烙画既吸纳了徐州烙画的粗犷,又融合了常州、苏州烙画的秀美,逐渐形成“火针绣”的独特风格——虽以烙铁作画,却如绣花针般细腻勾勒,尽显苏派工艺的灵秀神韵。

东台烙画既承袭了中国画勾、勒、点、染、擦、白描等传统笔法,又通过烫制工艺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可以在木板上烫出黑褐、深褐、褐、浅褐、棕黄等层次丰富的色调,使画面呈现出类似棕色素描的立体感与石版画的厚重肌理。烙笔温度高低、运笔速度快慢、下笔力度轻重,不同技法组合让画面色彩更丰富。改革开放后,在老艺人引领下,东台烙画开启创新之路。表现形式上,从单一木板拓展至棉布、丝绸、纸张等材质。溱东老艺人的布烙画曾亮相首都博物馆,在薄如蝉翼的丝绸上烙画更是考验火候与笔法的绝活。

杨志龙将烙画与葫芦画技艺融合,开创葫芦烙画新领域。题材上,除传统梅兰竹菊外,更融入地方特色,勺嘴鹬、麋鹿等生态符号,西溪古镇、黄海森林等地域风光,让烙画成为讲述东台故事的文化载体。杨志龙还利用废旧酒瓶创新研发宝瓶吉祥脸谱,获得国家专利。近年来,杨志龙聚焦青少年兴趣,创作了一系列以青少年喜爱内容为主题的烙画作品,吸引了青少年的关注,让这项非遗技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2010年起,杨志龙将非遗传承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带领学生研习烙画与葫芦画,推动学校组建涵盖烙画、木版年画、麦秆画、刻纸、掐丝珐琅画、扎染堆绣、植物拓染等七个传统美术项目的非遗研学团队。2024年,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题写馆名的东台市非遗研学馆建成开放,成为重要的非遗传承阵地,非遗研学馆开馆至今共接待4000人次。他开设葫芦画、烙画等特色课程,成立三贤堂艺文合作社,培养出众多热爱非遗、技艺出众的青年一辈,指导学生在全国及省市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眼下,杨志龙团队正积极探索舌尖上的非遗,为本土美食文化传承开拓新路径。

张珺斌 顾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