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东台,邂逅一场文旅“森”活美学
探寻厚重历史、沉醉旖旎风光、畅享繁华都市……择一城而游,理由万千。而在黄海之滨,东台这座小城正以一场深度融合的文旅创新实践,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今年1至9月份,全市接待游客10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7%。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接待游客132.43万人次,数据背后是其文旅新模式折射的强劲活力。
生态为底:世遗品牌赋能全域旅游
东台的底气,源自其独特深厚的生态家底。这里不仅拥有“平原森林、黄海湿地、候鸟天堂”三张金名片,更是中国首个、世界第二个湿地类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绵延的滩涂、广袤的森林、翱翔的鸟群,共同构成一幅绚丽生态画卷,成为吸引天南海北游客的天然磁场。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我市精准切入“文旅+康养”赛道,围绕中医药文化、森林康养、乡村旅居等特色,精心推出10条康养游线路、20条定制游线路,并打造6个特色康养示范区,先后入选中国长寿之乡、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健康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单位、省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等。
深度体验:疗愈身心成为新追求
“三天两晚疗愈雅趣之旅”是我市康养游经典线路。游客在里下河三鲜特色宴上,可品尝清蒸野生白条鱼等特色河海鲜。走进西溪景区,溯寻千年过往。白天漫步古镇,赏江苏第一古塔——海春轩塔、观非遗发绣、尝草市小吃;夜晚沉浸式体验大型仙幻实景秀《天仙缘》或《寻仙缘》,邂逅一步一景、一景一戏、一戏一体验的梦幻唯美。入夜住犁木客栈,听晏溪河水灵动窸窣,享古朴慢生活。
次日,在一碗醇香浓厚的东台鱼汤面中感受早茶文化,驱车前往千年古镇安丰,触摸盐文化脉搏;在三仓喜马拉雅帐篷营地,采摘时令果蔬、纵享大棚轻食火锅;午后到条子泥湿地听海观鸟;傍晚在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享本港海鲜宴。第二天清晨在万亩水杉林中听水杉物语,在专业疗愈师的带领下尽情“森呼吸”,再以一份本地新鲜食材烹制的“氧森餐”,结束这段身心焕新之旅。第二次陪家人来的上海退休教师张阿姨对此行十分满意,表示每天行程充实,很适合老年人短期放松身心。
“我在乡村有个家八天七晚旅居游”,则为渴望更长居留的游客,提供了融入本地生活的机会。商务车接送游客悠然抵达弶港镇八里村,特色茶歇会、田园时令农家宴、村长带您识村景集市等,让人尽享田园慢生活。清晨以八段锦等养生课开启一天疗愈时光,白天在黄海森林公园自由“深氧慢走”,静观条子泥湿地万鸟翔集,在安丰古镇品尝“六大碗”传统宴席。走进西溪景区品茶打香篆、在巴斗小渔村体验海边垂钓、在三仓农业园体验农耕闲趣,行程中还串联盐城黄尖镇潮间带艺术村、丹顶鹤湿地,形成区域联动。这种深度旅居模式,让游客从“过客”变“居客”,真正实现了从单一观光到体验生活的转变。“这里一切都是新鲜的,每一次相遇都充满着不期而遇的温暖。”浙江游客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
业态升级:“森系”生活引领新风尚
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宽康养产业,引入高端业态,解锁新玩法。
黄海森林公园“天然氧吧”,布局花间亭·静林酒店、林隐微舍等高端业态,引领“森系”康养度假新风尚。条子泥湿地通过“微地形改造+封闭管理”,建成720亩高潮位栖息地,记录鸟类增至414种,生态康养模式成效显著。安徽游客刘侠赞叹:“东台生态优美、气候宜人,沿海地区非常适合老年人康养。”
此外,“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让康养旅游的基底更为扎实。352省道沿线特色田园、344国道沿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的打造,西瓜博物馆等14个特色展馆平台的建成,以及“东台大粮仓”农旅特色品牌的崛起,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多可能。弶港镇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村民将闲置住房改造为民宿,在巴斗、八里两村建成32栋民宿、140间客房,乡村旅居集聚区效应彰显,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感受田园牧歌。
文化赋能:一场知行合一的研学盛宴
如果说“文旅+康养”满足了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那么“文旅+研学”,则让旅行成为一场启智探索之旅。它让古老的技艺、自然的神秘,在亲身体验中变得鲜活可感。
趣味手作,匠心在指尖传承。
在甘港老家景区,“我在老家当木匠——独立一日营”让小朋友们化身“小鲁班”,学习传统榫卯结构,制作专属小木凳。在一凿一卯间,体验木工技艺,感受匠心之美。
在田间课堂,“桑与蚕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从采桑喂蚕到抽丝剥茧的全过程,并动手制作非遗蚕丝团扇,感受一根丝织就中华千年文明的华美。
“俺在村口‘嗒’烧饼”活动,则从田间采摘萝卜开始,引发一场关于烧饼甜咸口味的趣味之争。孩子们揉面团、加馅料、探炉烘烤、手磨豆浆,制作出拉布布玩偶、3D立体军事款等造型各异的烧饼,在协同劳作中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幸福生活的珍贵。
在安丰古镇,景区常年结合春节、元宵节、中秋、七夕等传统节日,开展非遗研学主题活动,将非遗手工、器物赏鉴、寻宝探秘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融入其中,让亲子家庭在互动游戏中,了解古镇深厚文化底蕴和盐文化独特魅力。
自然探秘,课堂在天地之间。
“秋日红滩寻踪记——三天两晚主题研学”将课堂搬到了世界自然遗产地。在条子泥湿地,孩子们跟随专家,观测湿地生境,寻找野生麋鹿和候鸟踪迹,用画笔记录下“红地毯”碱蓬壮美景观,窥见湿地生态的多样复杂。在黄海森林公园,孩子们乘坐小火车,开启红水杉奇妙之旅,登高森林之眼,一览层林尽染,在OutdoorMix自然探索乐园尽情释放天性,探秘1965木工厂,了解木工技艺发展脉络。头戴顶灯,跟随专业老师探秘昆虫世界,聆听森林夜晚的交响。打卡黄海湿地博物馆,探寻湿地守护生态密码。在野鹿荡,孩子们化身“湿地观察员”,寻觅麋鹿踪迹,探究其生活习性,借助专业追踪设备,完成一次实战野外科考。
而“森林冒险家”——亲子皮划艇趣味赛,则让人置身林海碧波,在益智益勇的游戏中磨合亲子关系,在探寻1965木工场中传承工匠精神,在森林探秘大冒险中锤炼心智。
这些精心设计的研学路线,将非遗传承、自然教育、农耕体验与趣味活动无缝嫁接,让广大青少年足不出东即可实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完美融合。
活力注入:一股激情澎湃的足球东风
今年,随着“苏超”赛事的现象级爆火,我市敏锐地抓住了这一体育IP,细化拓展“体育+文旅”范畴,强势推出“文旅+足球”新模式,为文旅市场注入蓬勃活力。
创意线路,开启绿茵狂想。
“足”梦东台两日游,巧妙串联三大景区与沿海足球训练基地,将历史、文化、生态与体育竞技融于一体。参与者可在安丰古镇玩转非遗蹴鞠,探寻现代足球的历史渊源;到西溪景区解锁足球主题发绣,将非遗瑰宝与运动精神相结合;冲进黄海森林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氧吧足球障碍赛;最后在专业的沿海足球训练基地,踢出一记“终极世界波”,纵享足球狂欢。
“绿茵东台活力专线一日游”则串联起西溪古韵、安丰盐文化、黄海森林“氧吧”与条子泥湿地风光,最后走进沿海足球训练基地近距离参观基地建设与青训队员互动,感受足球第一运动的独特魅力。
“绿茵探索者十日营”让青少年足球爱好者着实过了把瘾。十天的沿海足球训练基地深入互动,不仅让青少年们有了精进球技的机会,更穿插森林、湿地、古镇的探索行程,让孩子们在绿茵场外开阔眼界,收获友谊与成长。
“亲子‘足’印,野营计划”则专注于家庭互动。在三仓喜马拉雅帐篷营地,全家齐上阵,采摘蔬菜、共享火锅、参与亲子点球大赛和踢动巨型足球游戏。午后亲子携手漫步田野,共享悠闲时光;夜晚围坐篝火,观看天幕“苏超”赛事直播;点灯寻虫,探究大自然奥秘;清晨共赴海边赏日出、听海观鸟,再一脚踩进滩涂泥地,踢一场最嗨的海滩足球,留下难忘的亲子高光时刻。
惠民共享:一座城市的贴心与温度
文旅线路的火爆,离不开丰富的惠民举措与贴心服务。近年来,我市始终以人文关怀为底色,让本地居民与八方游客共享发展成果。
针对“银发”群体,我市精准推出适老康养主题线路,并通过实施景区分级票价优惠,配备无障碍设施及轮椅租赁服务、完成社保卡文旅“一卡通”升级、上线“遇见东台”智慧导览平台、升级智能讲解设备等暖心举措,切实提升老年游客的体验感与幸福感。
围绕“苏超”推出的系列优惠政策,更是将文旅惠民与体育营销紧密结合。无论是面向所有苏超球迷的“凭苏超票根免费游东台”,还是面向与盐城队对决城市市民的专属“免费游东台”政策,抑或是精心组织的“跟着苏超免费游东台”主题活动,都成功将赛事热度引流至景区人气,实现了“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共赢。数据显示,仅6月28日、29日及8月2日、3日的四场主题活动,就接待游客近千人次。
此外,今年我市还每季度在南京定点投放2000组四大景区(西溪天仙缘景区、黄海森林旅游度假区、安丰古镇、条子泥湿地)免门票券,并在暑期面向全国中、高考考生实行免票政策,持续释放文旅惠民红利。
当都市人渴望逃离“内卷”,东台这座温情小城正以一场场深度康养之旅、研学探索之旅、足球狂欢之旅,重构了“诗与远方”的内涵。而从单一的“资源依赖”到“模式创新”的华丽转身,东台也早已从最初的让游客来“看什么”,转而致力于钻研让游客“来干什么”“感受什么”。
这条探索文化价值驱动,生态人文互促的县域文旅融合新路径,不仅满足了不同游客对美好旅行的想象,也赢得市场认可,为县域文旅破局提供了一个可见可鉴的“东台样本”。(姚子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