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亭赋——献给东台撤县建市三十周年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市逢而立,心醉神怡。三十春秋寒和暑,万千智慧显而彰。日新月异,民富市强。范堤一线穿南北,堤东堤西咸媲美;风情万种贯今古,市井乡村竞芳妍。海甸风光,金滩银渎尽是宝;林涛水韵,奇兽珍禽总关情;喜哉,市庆!吟诗拙赋,贺捷祝祺[全文]
2017-08-16 09:28:32 -
乡村,是我的老家,是我的衣褓地,也是叶落归根的地方。离别老家多年了,每当回去一次,乡村的草木,田间小路出现在眼前,还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柔。每当看到细长弯曲的田间小路,就想到父亲手背皮肤下的静脉。这一条路与那一条路,各依各的形态,编织着对生活的向往。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乡村[全文]
2017-08-16 09:26:58 -
“嗨!这些虫子,讨厌死了!”大琴的母亲在门口水池边一边洗碗一边抱怨着。她转过头冲我笑着说:“你不知道我最怕那些虫子了!”大琴母亲是小城居民,到这儿来是因为女儿女婿在农村学校工作。女儿女婿工作忙,她来操持家务。某个初夏的早晨,我刚起床就看到大琴的母亲气喘吁吁地拎了一大包野[全文]
2017-08-16 09:25:17 -
炎炎夏日,热浪翻腾。有民谚道:“头伏日头二伏火,三伏无处躲。”看来,夏天的热搁在哪朝哪代都是一样的。对于早已习惯了空调、电扇的现代人,因了空调、电扇,躲进小楼成一统,任尔骄阳逞威风。然而,当你在溽暑难耐之时,品读那些脍炙人口的消夏诗,却如饮山泉,周遭泛起丝丝凉意,心瞬间静[全文]
2017-08-16 09:18:58 -
东拥黄海千波,西襟沃野万绿,南依长江,北望徐淮。冬轻寒、春微暖、夏雨充沛、秋风高爽。这么美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东台。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这是一片流光溢彩的土地,这是一片追梦的土地。今天,这片神奇土地上110多万勤劳勇敢的东台人,正满怀豪情,唱响追梦的主旋律,为家乡的繁[全文]
2017-08-07 10:41:58 -
就像星星等待月亮,或者种子等待开花。余晖霞蔚,燕雀翩然。大地洒上一层金粉,茸茸的。又扬起一阵轻烟,轻烟的尽头,是一张红如苹果的小脸。圆溜溜的眼睛直视西边村口的大路,眨也不眨,眸子里满是期盼。直到月亮如一枚印记般挂在天幕,她才拖起小小的身子,慢慢往家走去。已经记不清是多久了[全文]
2017-08-07 10:41:33 -
夜幕垂空,落霞褪尽,夏夜终于降临了。正值盛夏,骄阳似火,炙烤大地;蛙鸣蝉噪,响成一片。人们在烈日的肆虐中坚持劳作,不绝于耳的喧嚣声,更令人心烦意乱。汗流浃背的人群早已盼望着清凉的夜晚能洗涤一天的疲倦与烦躁。晴朗的夏夜,皓月当空,清辉满地。此时,鸟宿枝头,蝶隐花丛,鸣蝉将歇[全文]
2017-08-07 10:41:05 -
时至仲夏,天气炎热,常常在热浪里焦躁了心情。只有周末,长长的午睡后,或许已经到了黄昏,周遭是一派寂静。于是独坐窗前,面前的几案上,一杯老茶正氤氲着缭绕的茶香。是的,我喜欢听夏。夏天在我心里,有点像黄河壶口瀑布,近观太过狂野,最妙的是远听。最响亮的当然是蝉鸣。你听,长声悠扬[全文]
2017-08-07 10:40:43 -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脱下戎装,离别北疆军营已好多年了,可那沸腾的军旅生活、燃烧的青春之火,总是叫人魂牵梦萦。我是在十九岁那年与家乡的数百个小老乡同乘一列“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抵达风雪北疆的。从未出过远门的我,由气候宜人的里下河水乡一下子掉至呵气成霜、滴水成冰的“冰窟窿”,[全文]
2017-08-02 10:01:06 -
清晨值班,走在高一教学楼的走廊上,一抬眼看见合欢树开花了,一朵朵扇形的小花儿,淡淡的粉,绒绒的,似笼着轻纱般的梦,小小的花儿风里轻轻地摇,那绒绒的梦就撩过你的心尖。出神地看着,想起了一句诗“自在飞花轻似梦。”今天上午,又从树下走过,发现合欢花已蓬勃起来了,两棵高大的合欢,[全文]
2017-08-02 10:00:50 -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纳凉也就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夏日消暑的一种传统方式。白居易告诉人们:“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陆游告诉人们:“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杜甫告诉人们:“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每当读起古贤的[全文]
2017-08-02 09:59:48 -
小村临水。一条东西向的长河将它分割成两排农庄线,一条南北向的长河让它与邻村隔水相望。两条河像父亲和母亲一样把小村拥在臂弯内,滋润着村里的沟沟坎坎,田头地角。乡亲们也深知其脾性,每到夏天,岸边水里总是不得停歇。玩水的,泡澡的,打鱼的,摸螺蛳寻河蚌的……不管如何扑腾,水总是清[全文]
2017-07-25 09:18:50 -
我们在前往贵州荔波县小七孔的途中,从荔波县城一张旅行图上看到这里是中共“一大”代表13人中的邓恩铭烈士故居所在地,便决定去拜谒。驱车前往荔波县玉屏镇向阳南路32号,我们到达邓家旧宅。这里是一幢四排三间土木结构的普通瓦房,1979年经中组部、中宣部批准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全文]
2017-07-25 09:18:32 -
日月穿梭,寒暑易节。蓦然回首,我与恩师韩淑冠惜别竟已五十载。时间长河奔腾澎湃,却冲刷不了恩师对我的深厚情谊,铭刻于心的师恩就像一颗硕大的宝珠,被光阴的流水越冲刷越明净,越磨砺越圆润。那个年代,自然灾害肆虐,物质异常匮乏。一座低矮破草房,泥巴抹成,家徒四壁,便是父母和我们五[全文]
2017-07-25 09:18:09 -
凌晨三更天光景,借着星光,郑晚子挑着小担,从龙印港西南角的丁头府大门里匆匆走出,走进8月31日凌晨茫茫的夜色中。一支三尺长的树棒,权当扁担,扁担一头系着一只白布袋,另一头挂着一个青布包。这头的白布袋,装了20多斤玉米糁,到学校食堂换饭票,这是一个月的伙食,每个月的伙食,除了饭[全文]
2017-07-25 09:17:45 -
去甘港,一定是要去看看水的。甘港的水,没有那种波澜壮阔。更多时候,它只是一条静静流淌的田间小河,或者是一汪浅浅的池塘。晨曦之中,雾霭从田野上飘然而来,河水汤汤。夹着泥土腥气的风伫立舒畅的水波之上。河岸是那种灰土色,密密匝匝的是豆荚饱满的油菜。根部,有细腻的泥沙一直蜿蜒至平[全文]
2017-07-17 11:29:55 -
条子泥是江苏名闻遐迩的观海新景区。我在海边长大,从小养成了观海的习惯,特别是下午顺着夕阳的观海更有一番不同的情趣。初夏的一个下午,我和友人早早驱车赶往弶港条子泥景区。景区虽然还在不断建设中,但广阔、深沉、妩媚、粗犷、热情,散发出一种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古风海韵。夕阳下一的[全文]
2017-07-17 11:29:33 -
小时候,听不懂大人嘴里的梅雨季,祖母说,个梦噢,时霉天快到了,田地草又要忙不期(来不及)锄啊!祖母是个地道的农民,没上过学,说一口地道的乡下土话。不过,却因为一个“梅”字,对这梅雨季心生几分好感。梅雨,似乎带着一种酸甜,有梅子的味道。早上,吃早饭,说这几天都是雨,母亲接过[全文]
2017-07-17 11:29:14 -
这几天真热。热得人都不想出门。隔着关得严严实实的窗玻璃,吹着空调,听外面的蝉噪,想着在乡村,在儿时的乡村,在蝉噪连天的夏天里,还是孩子的我们,绝对不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那时候,家家的门除非一家子出门,除非落灯睡觉,大门都是敞着的,邻里串个门,那是家常便饭。我们小孩出去疯玩[全文]
2017-07-17 11:28:41 -
小满,沐着五月灿烂的阳光,我们走进五烈镇甘港村。从台城,我们乘着轿车,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一路向西,十分钟不到就看到“五烈镇甘港村”的蓝色路牌矗立前方。公路两边远远近近芦苇茂盛,波光粼粼,一片水乡风景。前方是一座小桥,小桥的对面是一幢幢设计新颖的二层小楼,整齐美观,彰显着[全文]
2017-07-04 10:09:28